欢迎访问 特产关注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正文

实录丨省农业农村厅:“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5-01-06作者:佚名来源: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1月2日,“岁末年初话发展奋楫扬帆谱新篇”农业主题新闻发布会在长沙召开。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兼)王建球发布新闻并答记者问,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艳青、龚昕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覃攀贵主持。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兼)王建球: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这里,我首先代表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湖南“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湖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自古就有“九州粮仓”“湖广熟、天下足”等美誉。近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610亿斤左右,以占全国2.8%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4.4%的粮食,其中,水稻面积、产量居全国第1位;生猪出栏数居全国第2位;油茶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第1位,油菜面积居全国第1位、产量居第3位,蔬菜、茶叶、淡水产品、柑橘、中药材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国家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和“果盘子”阵地。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为湖南高质量发展作出战略指引,期间来到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示范片,深入田间地头查看水稻长势,与农民群众亲切交流,对湖南“三农”工作充分肯定,叮嘱湖南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省委、省政府明确并细化了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三农”重点工作任务。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前进方向,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实施“五千工程”为统揽,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省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态向好。

  一是产业提效。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等十大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绿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链,持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扩链集群、倍增发展。拥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80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468家。

  二是乡村提质。统筹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水平,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省级美丽乡村总数达到1329个。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切实提升乡风文明。

  三是民生改善。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59元、同比增长6%,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农民收入增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抓好产业和就业帮扶,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湖南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殷殷嘱托,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引领推动藏粮于地“十确保”、藏粮于技“十突破”落地,推动全省粮食生产再夺丰收。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4年,湖南粮食播种面积7160.1万亩、增长0.2%,单产859.8斤、增长0.1%,总产615.6亿斤、增长0.3%,完成年初既定目标。2024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国家发改委通报了2023年度省级党委、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结果,我省获得“优秀”等次。成绩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为了充分调动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构建了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2024年,早稻、中晚稻的最低收购价均较往年有所提升。种粮补贴方面,国家实施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并安排资金支持。我们还加大金融保险支持保护力度,在全省全面实施水稻完全成本保险,缓解了种粮农民的后顾之忧。防汛救灾期间,各承保机构积极理赔,共完成赔付6.96亿元。我们还开展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2024年贴息金额超过4亿元,有效引导金融资本投入粮食生产和农业农村领域。

  二是强化基础支撑。我们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粮食生产根基。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97万亩,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大力发展水稻集中育秧,这两年我们新建集中育秧设施1273万平方米,有效减轻了“倒春寒”、洪涝灾害等影响。我们大力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履带仿形、无级变速动力等多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智能育秧、智能化大米加工成套设备成功量产,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高端智能农机逐渐应用到田间地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三是壮大种粮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024年新增以种粮为主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为3583家、12679户。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等模式,推进“一企一片一种”标准化生产。同时,我们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全省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达8.8万家,年作业服务面积超9500万亩次,部分平湖区实现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四是抓实“四良”集成。持续开展省级领导联系粮食生产万亩示范片工作,建设了18个省级示范片,着力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带动市县乡三级梯次创建各类示范片5000余个。突出抓好高产优质良种推广,改进耕作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全省水稻良种覆盖率99.5%、旱粮良种覆盖率90%以上。大力推广合理密植和机械化作业,其中,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6%以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持续推进千万亩农田产能提升工程,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扩面提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进一步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湖南贡献。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覃攀贵: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湖南日报记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人多地少是湖南的基本省情,请问湖南是如何保护和利用好有限的耕地,建好高标准农田,实现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兼)王建球:湖南七山一水两分田,人地矛盾比较突出。为此,我们全力在耕地保护和利用上下功夫,特别是通过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97万亩,粮食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为粮食产量稳定在610亿斤以上提供了坚强支撑。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高位推动,部门协同。省委、省政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全省十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领导多次研究部署,分管领导定期现场推进。省级层面统筹各类建设任务、统一投资标准,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规划指导、新增耕地核定等工作。

  二是多元投入,创新机制。2024年,省级财政按亩均约600元配套安排预算,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95亿元。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推进投融资创新,探索出“高标准农田+指标交易或租金收入+产业培育”等模式,撬动社会资金投入近20亿元。

  三是全程把控,严格监管。我们通过完善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竣工验收、建后管护、评价激励等制度,为质量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印发技术规程,实行电子化“三盲”招投标,对参建单位履约人员实行人脸识别电子考勤、举牌验收等,为质量管理健全监管机制。我们突出重点,抓好工程设计、招投标、施工组织、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确保施工质量。

  四是多方参与,长效管护。一方面,通过各级财政建立管护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另一方面,探索实行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管、新型主体托管、专业队伍专管、保险监管等模式,推动多方共同管护。同时,我们还着力加强酸化耕地治理,大力实施有机质提升行动,有序推进我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等工作,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同时,联合省自然资源厅深化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突出问题整治,注重坚持科学稳慎开展,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在切实维护农民和企业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有效防止耕地特别是高标准农田抛荒和非粮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累计建设面积4500万亩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湖南卫视记者:我们都知道,湖南是杂交稻的发源地,农业科技创新在全国有优势、有地位,请问这些年湖南在以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绩?

  中国工程院院士,厅党组副书记(兼),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这些年,我们立足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着力提升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科技系统化组织水平和体系化攻关能力,为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推广稳产高产高效技术。我们总结多年来湖南粮食生产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规律,大力推行了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侧深施肥、绿色防控、“五统一、两利用”高产示范、秋粮“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措施,推动了稻稻油、稻再油、复合种植等新种植模式熟化和本地化,全省水稻亩均基本苗增加1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实现了“虫口夺粮”,着力提升大面积单产。

  二是持续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我们通过持续不断的攻关,大力培育短生育期早晚稻、短生育期油菜、镉低积累水稻、再生稻等优质良种,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用种保障。比如,“韶香100”等一批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通过国家和省品种审定,实现了早、中、晚稻品种全覆盖,“臻两优8612”和“西子3号”等品种实现扩面推广;我们持续推进“以种适地”,选育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箐两优3261”,在含盐量3-5‰的盐碱地中,种植亩产超过400公斤,米质一等优质,为全国滨海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湖南方案。我们积极推动岳麓山实验室建成运营,积极建设淡水鱼和木本油料资源利用2个重点实验室。我们确定了未来五年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采取“揭榜挂帅”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2023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左右,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为96.5%。

  三是实施“大农科院”管理体制改革。将省农业农村厅所属6个科研事业单位整建制划归省农科院,与省农科院原有科研事业单位进行优化重组,形成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培育全创新链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依托市州农科院所共建省农科院市州分院,形成以项目为纽带、共研共助、协同创新发展格局。我们依托优势资源引进企业入驻,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孵化产业园,探索构建了“选题从市场来,成果向产业去”的科企合作机制。我们还注重发挥一线农技人员作用,不断完善“专群结合”的现代农技推广体系,从乡土专家、一线科研人员中定向招募特聘农技员,启动实施基层农技特岗定向培养第二个五年计划(2025-2029年),每年为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培养农技推广人才。

  湖南红网记者:我们了解到,湖南农业机械化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请问,下一步如何利用好现代农业装备优势,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龚昕:近年来,湖南在农财两部大力支持下,致力建设农业强省和农机制造强省,在打造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上取得较好成效。农机装备覆盖了水稻油菜耕种收主要环节,水稻、油菜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86%、72%。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长沙举办,这是该展会首次在长江以南的城市举办。2025年,我们将继续发挥好农机装备种类全、性能好、品牌响的优势,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服务社会化,“四端”发力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一是在研发端聚力。聚焦水稻除草、机收减损、油茶收获、秸秆综合利用等环节,开展农机装备研发“揭榜挂帅”。通过学科跨界、人才跨省的途径,组织全国知名高校专家,自主研发水田除草机器人、机收减损装置、油茶收获机、油茶剥壳机、秸秆制肥机等,切实解决水稻油料生产薄弱环节无机可用的问题。

  二是在制造端着力。引导省内工程机械等优势骨干企业进入农机制造领域,同时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国内外优质农机生产企业。加快推动中联重科、农友集团等建设“黑灯工厂”,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开展产品工业设计,提高机具可靠性先进性,切实解决无好机用的问题。

  三是在应用端用力。我们将继续推广水稻机插机抛、油菜机械化播植,指导农户合理密植,力争促进单产有效提升。我们还将积极推动普及机收减损装置与技术,降低机收损失等农业生产各环节损耗浪费,努力实现“颗粒归仓”。

  四是在政策端加力。积极实施“两新”政策,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和报废更新补贴范围,做到能补则补、应补尽补。我们将通过实施水稻机插机抛作业补贴、支持区域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等举措,推动补齐集中育秧育苗、粮油烘干、应急救灾等短板。同时,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将农业设施列入金融贷款贴息范畴,将机库棚、钢架大棚等列入农业巨灾保险,缓解农户资金压力,消除农户后顾之忧。

  央广网记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在大家对粮食和食物的需求更加丰富多元,请问湖南如何利用好资源优势践行大食物观,保障各种重要农产品稳定优质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艳青:湖南农产品加工业是全省5大万亿产业之一。我们将按照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体布局,以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持续打造粮食、畜禽、油料、蔬菜、水产等十大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推动形成结构更加合理、品类更加丰富的食物供给体系。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扩种油料。油菜是我省第二大优势作物。近些年,我们通过耕地轮作、油菜扩种、菜籽油大县奖励等扶持,因地制宜推广“稻稻油”“稻再油”“稻油”等多元种植模式,形成了洞庭湖平湖区、大湘西山区、湘中南丘陵区三大核心产区。今年我省夏收油菜面积、油菜籽产量和大豆面积同比都有所增长,全省规模油脂加工企业290余家,年产值超250亿元,形成了“湖南菜籽油”公用品牌。

  二是提升蔬果。我省是蔬菜、水果重要产区,我们制定实施了“菜十条”“果十条”等政策文件,支持发展设施蔬菜、特色精品果蔬,形成了“湘江源”“湖南辣椒”“湘南脐橙”“麻阳冰糖橙”等湘字号果蔬品牌。我们的果蔬产品不仅满足了本省老百姓日常所需,还畅销粤港澳大湾区。如永州市,2024年1至11月果蔬出口125.64亿元,其中供港蔬菜总量和货值分别占全国的62.1%和69.9%。

  三是发展畜禽。我省是畜牧业大省,我们统筹规划和推进畜禽养殖业发展,牢牢扛稳生猪等重要畜禽产品稳产保供的政治责任,通过实施做强生猪产业“十条措施”、推进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深入实施优质湘猪工程、屠宰能力提升工程,设施畜牧业提升行动,推动畜禽养殖健康发展。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出栏生猪4404万头,更加有力地保障了畜禽产品的安全稳定供给。

  四是丰富水产。我们聚焦健康养殖、绿色发展,适应老百姓更丰富的水产需求,着力培育和推广了鳜(guì)鱼、鲈鱼、虾蟹、龟鳖等名特优品种,在环洞庭湖区域推动建设优势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提升了我省水产业综合竞争能力。我们制定实施了推进现代设施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积极推动以工厂化养殖为代表的现代设施渔业发展,渔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水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下一步,我省将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统筹规划和推进种植业、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元、更营养的优质农产品。

  覃攀贵: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agri.hunan.gov.cn/agri/xxgk/gzdt/snyw/dtyw/202501/t20250106_335551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关注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特产协会官方网站--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特产关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2 tcgz.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3596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40号

联系电话:010-58471778 手机:15340107939 监督电话:13161838198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471778

联系邮箱:zgtczxwx@foxmail.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