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4-12-30作者:佚名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成都市围绕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和都市农业重点产业链,布局“4+6”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补短板强弱项,延链补链强链,聚力培优做强优质粮油、生猪畜禽、绿色蔬菜、特色水果四大保供产业和休闲农业产业,着力打造千亿级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集群。
为进一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成都布局确定了以“4+6”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为核心(优质粮油、生猪畜禽、绿色蔬菜、特色水果4大保障性产业,现代种业、数字农业、智能装备、冷链物流、休闲农业、农业博览6大引领性产业),以耕地保护为基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突破、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功能融合为重点的都市农业主攻方向,探索形成了多元化保供型、科技化智慧型、绿色化生态型、职业化专业型、融合化功能型“五化五型”协同发展的超特大城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94.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9%;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1(副省级城市第3)。成都农业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成都农业增加值位列副省级城市第2,哈尔滨第1)。
一、实现农业安全韧性和价值升级相统一
聚焦补齐产业链关键短板和薄弱环节,成都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9个农业园区为市级重点发展园区,紧扣“4+6”现代都市农业主导产业,编制《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表》“两图一表”,分产业制定专业化政策工具,构建形成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都市农业产业链生态圈。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以支持种粮为导向的园区激励机制,提升建设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带、15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107个片区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区,注重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0万亩以上、产量230万吨以上。同时,创新实施粮食生产规模经营补贴、都江堰精华灌区水稻恢复种植补贴等支持政策,对从事粮油种植的贷款项目给予财政贴息补助,并在落实三大粮食作物“两项”保险基础上,推出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地方补贴险种22个,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和风险分担机制。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崇州优质粮油、蒲江特色水果、新津天府农博、邛崃现代种业等功能园区星罗密布,形成国省市县四级园区协同发展格局,全市县级以上园区总数突破150个。
二、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硅谷
成都于2017年11月获批建设西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成都科创中心以数字农业、休闲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产业为主导,推动农业创新策源、成果转化,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硅谷。在科创载体建设上,支持四川农大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规划布局“一核、五园、N基地”农业科创空间,基本实现全域园区覆盖。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上,成立成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组织实施协同创新重点项目111个,建成都市园艺智能装备等3个部级实验平台,在植物工厂水稻快速繁育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都已成为西南最大的育种科研基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建成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成都分中心,推动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永久落户成都。2019年、2022年已成功举办两届科转大会,通过大会推介服务和会前征集,累计交易转化技术成果近100亿元。
三、育强主体发展职业化专业型农业
成都以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提高农业技能为核心,建立选拔培养、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体系,培养了一支以农业职业经理人为骨干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联农带农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市级财政每年安排资金800万元,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免费培训。认定管理方面,制定等级评定颁证办法,建立初、中、高“三级贯通”资格等级评定制度,每2年对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素养、业绩、征信等情况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政策扶持方面,制定出台社保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和优惠信贷激励政策,加大对农业职业经理人支持力度。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理事会+职业经理人+监事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职业经理人引领带动作用。经过数年培育,成都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超25000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24%,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领办创办的农民合作社占全市农民合作社总数的80%以上,有效带动了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民增产增收。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0家,居副省级城市第一,17家企业入选中国农业500强。
四、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出台《成都市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全市“1+3+N”总体政策体系,构建“3+7+17”建设方向,提出全面实施“十大行动”,明确“优强兴好”主要目标、分类建设评价指标、培育路径等具体任务,擘画全域和美乡村发展广阔蓝图。以片区为单元编制完成51个镇级片区规划、300个村级片区规划以及493个专项规划,统筹设立总规模4.5亿元的市级财政专项激励资金、3.4亿元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资金,组建由1271名各领域顶尖专家组成的“5+8+N”多支乡村振兴专家顶尖专家人才队伍下沉镇村开展“组团式”巡回服务,确保村庄建设“有规可依”“有钱可用”“有人服务”。启动实施“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全域和美”专项行动,连续两年每年优选培育市级先行村重点村各50个,5条乡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带和17个重点片区串珠连线成片建设成效初步显现,新涌现出温江区高山村、新津区波尔村、崇州市梁景村、蒲江县铁牛村等一批体现公园城市特质、城乡融合优势、蜀风雅韵气质的未来乡村。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4/12/27/b0dc3333a6084e1190e4b3e5d8be010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