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探索“一长五联+”乡村治理模式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活力
发布时间:2024-09-18作者:佚名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遂宁市坚持党建引领,深化“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因地制宜探索开展以“村民聚落小网格”为单元点位,以“文明联创、卫生联洁、应急联动、产业联带、困难联帮”为主要内容,以“积分激励”为联结纽带的“一长五联+”乡村治理模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感齐增”,实现了小网格、大联动、微治理、更和美。
一、优化网格定“点”,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
坚持“一长统筹”,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全部纳入网格点位管理,努力实现“小问题不出点、大问题不出村”的治理新格局。一是精确划分“点位”。结合丘陵地貌、院落分布、邻里相近、习俗相通等实际,各村以20户左右为单位设立1个网格“点”,以“点”为单位组织参与村级事务和评比活动,点内群众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共联共治、荣辱共担。全市累计发展“点位”3689个。二是精准选好“点长”。由点内居民户“民主推荐、联审联查”,从优秀党员、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等群体中,推选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事业、群众威望高的村民担任“点长”,引领带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三是精细明晰“点事”。依法梳理村级组织自治清单、“四议两公开”事项清单,让群众按单办事,“点长”按单履责,当好“调解员”“打分员”“监督员”,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乡村治理方式,让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落地见效。
二、全域和美促“联”,绘就乡村善治新图景
强化“五联共推”,由村组织,以“点”为单元,通过村规民约提升村民自治约束力,统筹处理“和”与“美”的关系,通过以和为美、以和促美、以和增美、以和聚美,实现群众从“一旁看”转向“一起干”,村庄从“一时美”变为“持续美”。 一是文明联创树新风。实施乡风文明联创共建活动,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卫生家庭”“好公婆”“好儿媳”创建活动,由各“点”定期推荐,参加村级评选,先进户授予“流动红旗”,张挂“红黑榜”,引导村民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蓬溪县明月镇白庙村获第三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海龙凯歌”农旅园区入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省级示范。二是卫生联洁靓颜值。实施乡村绿化、村庄洁化、水体净化等“六大专项治理”,坚持庭院“小美”与乡村“大美”相结合,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各点组织群众完善清洁卫生制度,庭院实行“门前三包”,公共区域轮流值守,点长定期督促督导,组织点内群众集体检查评分,构筑起保洁长效机制,杂物乱堆、垃圾乱扔等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三是应急联动固和谐。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融入乡村治理共建共享体系,各点组建应急联防队,定期安排人员联运巡查,定时开展入户巡访、安全隐患排查、民事纠纷调处、法律知识宣传,建立信访存量、增量、变量“三张清单”,定期向居民通报有关情况,确保应对突发情况能够看得见、听得到、喊得应、调得动、救得了。全市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平安乡镇4个、省市级“六无”平安村52个。四是产业联带助增收。由“点长”牵头,组建产业联带互助服务队,针对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的农户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代耕代种帮扶服务,提供实用技术培训、政策宣传、市场信息等服务,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3亿元,为1.5万余名群众协调解决就近务工问题。围绕发展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探索“党组织+集体+服务队+企业+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和村集体、企业、农户共同发展。五是困难联帮守底线。各点根据点内常住人口现状,组建志愿服务队,把困难家庭、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纳入结对关爱对象,进行定期探访,时刻关注他们的生产生活是否遇到困难,同时入户开展防火防灾、疫病防控知识讲解,提高弱势群体自我防护意识,及时向点长反馈并逐级上报,特殊困难由县、镇统筹予以解决,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每个人心里。
三、蓄势增能重“加”,提升乡村善治新效能
坚持“多措并举”,不断丰富“一长五联”新内涵,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新途径,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以积分制管理为抓手,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让群众共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成果”。一是探索“一长五联+社会助力”,拓展乡村治理新路径。实施“聚才引智”“万企兴万村”等工程,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实施人才回引工程,激励在外成功人士、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本地能人等“反哺”家乡,增强乡村治理人才力量。全市累计回引优秀返乡创业人员4.57万人,签订万企兴万村结对协议120个,涉及行政村730个,投资项目建设31.7亿元。二是探索“一长五联+数字赋能”,促进乡村治理信息化。全面推广运用“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搭建“互联网+便民服务”融合管理系统、配置自助服务终端,构建群众的意见点长收、群众的事项点长办、群众的困难点长解、群众的疑惑点长答的便民服务长效机制,累计服务村民20万人次。引入“三个清单”,有效将“清单制”融入“川善治”平台,实现“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级事务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在线公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探索“一长五联+积分制”,推动乡村治理强保障。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各村实际的积分评价细则、评选和激励方式,把耕地撂荒、秸秆禁烧、集体资源管理等重点难点工作同步纳入“五联”内容进行积分评比。以村成立积分评议委员会,建立积分超市,坚持按周公布各“点”积分、按月开展评比排位,积分排位前三名的“点”享受日常生活用品兑奖激励。推行“政银合作”模式,市政府与建设银行四川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于星级较高的农户,给予一定额度的贷款授信;协调建设银行辖区支行按县、镇、村三级总投入资金的20%以电子消费券的形式给予补助,累计兑现奖补437.6万元,参与群众48.7万余人次。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4/9/14/b534389f398b406582a05bb974b85b3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