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引领“四家风” 千年古村凸“三力”——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迤沙拉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民族团结进步共富
发布时间:2024-09-18作者:佚名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是一个有1800年历史的古村落,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驿站、“中国第一彝族自然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村有纳、张、毛、起这四大家族,其古老的家风家教之根古朴厚重。在党建引领下,为这“四家风”注入的新内涵,在自治方面的做到了家家参与,人人融入,焕发出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张力、合力、魅力等“三力”,谱写了这个高寒边远的少数民族古村落,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与共同富裕方面的新篇章。
一、“四家风”添新内涵,“自治教材”底蕴深厚管用。迤沙拉村党总支和广大党员,很珍惜这四大家族的家风家教,村党总支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着力挖掘、研究四大家风文化资源,并为其不断注入新内涵,并融进了村规民约,广泛宣扬。
“纳家的包谷子”,原意是说纳姓家族主要靠种植包谷勤劳致富,在今天的新内涵是:大家都要明白幸福生活是靠奋斗出来的道理。“张家的酒坛子”,原意是说张姓家族靠精湛的技术酿酒致富,在今天的新内涵是:不偷工减料坑蒙拐骗,大家都要明白好人品才能出好产品的道理。“起家的车轮子”,原意是说起姓家族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生意,在今天的新内涵是:大家都要明白思路决定出路的道理。“毛家的笔杆子”,原意是说毛姓家族很重视教育善于培养人才,在今天的新内涵是:大家都要明白人才是发展道路上第一资源的道理。
党员率先带头践行这些新内涵,全体村民在自治中,自觉以“四家风”的新内涵为规矩,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自治方面,该村有了一本文化底蕴深厚和务实管用的“自治教材”。
二、一核引领因势利导,厚植乡村治理的“红色根基”。在全村的党员人数和总人数中,这四大家族的占比均为80%。这两个80%,对抓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自治教材”在厚植“红色根基”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村党总支由此因势利导,成功探索并推行了迤沙拉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三个一批”工作办法,即:从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攀枝花市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等方面,引导党员履行“一句话承诺”,明责任,做表率,建强一批党员队伍;从特色产业发展、非遗文化传承、星级农家乐打造、特色厨师培养、金牌讲解员和网络主播培养等方面,培育一批党员示范户;整合“警务室”“游客中心”“村史馆”“金沙江玻璃栈道”“猕猴观景台”“特色蓝莓园”及各民宿、农家乐等场所,拓展为基层治理实践点,以党员服务队、网格队伍、俚颇彝族头人、村民自治委员会等7支队伍为主力,构建“7+N”基层治理体系,打造了一批党员责任区。村党组织发力,党员带头,厚植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红色根基”。
三、党员群众团结一心加油干,乡村治理“三新”鲜明。一起改观念破陋习,千年古村有了“新形象”。“四大家族”的党员带领群众建立迤沙拉村“家风馆”1座,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自治为基础,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乡风宣讲活动,破除“厚葬薄养”、婚事大操大办、食物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建立村级能人理事会、调委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开展“最美家庭”“廉洁家庭”“好邻里”“村里热心人士”评选工作,在新时代展现了新彝人的新形象。一起搞“微网格”手牵手,千年古村有了“新微力”。坚持“就近就便”原则,结合村民小组和迤沙拉特有的族谱关系,村两委精细划分12个微网格,构建起“村网格—组网格—族网格”三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党小组+族党员+微网格员”的作用,要求网格员“沉下去”开展工作,将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排查、护林防火、防汛抗旱等工作,全部纳入微网格服务管理,家家参与、人人牵手“微网格”,千年古村有了“新微力”。一起干事创业搞共富,千年古村有了“新前景”。村两委党员干部召集全体村民集智汇力,制定了科学的村级发展规划图,党群一条心干事创业。重点是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按照“党建引领+政府支持+专合社运作+农民受益”的模式,党员从各个方面入手,帮带群众,让人人参与到农文旅发展的链条中来,既能学习技术技能,又能获得较为实惠的利益。2023年仅非遗演出这一项,集体收入就有25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70万元,带动全村群众增收2000余万元。2024年,金沙江大峡谷旅游度假区的星空公园、风车公园等6个项目正在建设中,总投资为6500万元,千年古村“新前景”美丽美好。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4/9/14/41a4225d235c471da7c56c64f2352a6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