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造精品示范工程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发布时间:2021-09-16作者:佚名来源: 长春市农业农村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新形势下建设高标准农田,对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村资源统筹开发、农村经济创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长春市农业现代化程度,用好农业资源,助力长春市农业产业发展,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提质提速。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引擎,助力农业转型升级。高标准农田连续超过十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及,提出要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考核、上图入库。加强资金整合,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实施区域化整体建设,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先向“两区”安排。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与现代化建设。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大好机遇,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奠定基础,为生态宜居提供载体,为生活富裕提供来源,有效带动全面乡村振兴。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再度审视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意义
(一)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利于奠定农业第一产业坚实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长期以来农业发展普遍出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综合效益不高,高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薄弱,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等问题,高标准农田坚持土地全面整治,农田集中连片,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田种植效率,配套现代设施,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奠定现代农业发展坚实基础。
(二)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利于现代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农业现代化必须达到农田标准化、布局区域化、操作机械化、种植科学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现代化等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下,高标准农田以种植基地为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发挥龙头企业产业等带动作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开展产学研合作,从农业生产延伸到农业深加工、销售、科研等服务的全产业链。
(三)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利于土地、农村环境生态整治。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环境污染,土壤土质退化,水土流失,河渠变质等问题。农业在承担第一产业,固农为本的同时,还要承担生态保护的功能。高标准农田对土地资源整治保护,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实事。高标准农田是系统工程,不仅在土地资源、产业特色、基础配置上高位要求,更着手农业绿色生态,农村环境改善。
(四)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利于推动农业农村新业态发展。随着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阶段,农业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固化,在土地、科技、服务、管理等方面面临瓶颈,迫切需要寻找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机会。高标准农田通过土地整治、资金统筹、资源整合,进一步调优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与休闲观光农业、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有机结合。
(五)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利于农村集体农民群体共同收益。高标准农田按标准化投入建设,规模化经营更好运行,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更好开发,农民收入渠道多元化,靠农田为生的农民在村集体带领下发展出农业订单式种植,收购价格往往高于市面价格,缺少耕种劳动力的家庭通过村集体把土地流转,收取一定流转费,村集体在带领农民增收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经营收入。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深入把握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路径
路径一:建设高标准农田夯实生产基础。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更好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高标准农田以保护耕地为前提,维护和管理好农田,根据气候变化,存储雨水,调节河川流量,防止洪涝干旱,形成绿色农田空间和景观,综合配套,集约利用,让乡村社会呈现农业生产的绿色盎然生机,有力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路径二:建设高标准农田配套关联服务。配套关联服务是发挥好高标准农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决条件。以“田、水、电、路”等为主的传统基础设施配套,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关联服务,例如吉林市万昌镇多年打造建设的一个高标准农田,在配套设施上包括水利配套,绿化林网建设,道路铺设、无公害灭虫灯,蓄水池,自动化灌溉等;还包括生态保护配套,社会化服务配套等。
路径三: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主导产业。推动高标准农田从高标准到发挥高效益,关键是坚持产业引领,以粮食产业、设施农业特色化布局,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优势主导产业。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培育壮大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将粮食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头地块;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建立时鲜果蔬种植园区,种植花卉苗木、水稻专业合作社等特色高效农业。
路径四: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绿色生态,把循环农业引入到建设高标准农田过程中,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环保生产新技术,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链条,使高标准农田成为一个按照自然规律运行的绿色发展模式,促使农业资源节约化、农业生产残余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再利用,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把绿色生态牢牢根植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目标之中。
路径五:建设高标准农田健全长效管护,高标准农田重建设轻管护是普遍现象,高标准农田按标准化建设好,发挥高效益要使用好、更要管护好。一是建立管护制度,设立规范统一的永久性标志碑,标明工程的范围、面积、主要设施,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二是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垂直与平行相关部门精细化管理和使用;三是发挥农民监督作用;四是调动社会力量。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长春市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路径依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依靠改革和创新两大动力。建设高标准农田要由过去单一的农田水利基础工程建设向发展农业优势主导产业转变,向农业新业态转变,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家庭农场联盟等,把建设高标准农田放在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全局领域视角。新时代长春市建设高标准农田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更新建设理念,创新发展方式,更好适应高质量建设富强美丽新长春需要。
(一)高位统筹,政策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巴音朝鲁书记、景俊海省长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研究谋划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长春市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长发[2018]10号),提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部署43项重点任务;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长办发[2018]18号),进一步明确各地、各部门职责分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编制出台了《长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长发[2018]25号),规划全文6.5万字,包含11章43节,主要包括背景及总体要求、发展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设计了12个专项行动,部署了79项重大工程、重大行动、重大计划,成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遵循。
(二)依托高端农业综合体提高建设高标准农田档次。高端农业综合体以高标准农田土地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配套设施服务,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集合农业农村自然特色资源,农耕体验、农业精深加工等,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上融合农业农村二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产业。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新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三)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强化建设高标准农田特色。国家在指导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过程中,明确提到要统筹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和资源,集中建设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产业优势,讲求特色化示范化。坚持藏粮于地,长春市2018年整合涉农资金10.48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74.86万亩,完成175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任务。财政投入资金3000万元,撬动社会投资2.3亿元,新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有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晋升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藏粮于技,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模式,示范稻渔综合种养5.5万亩,实施无抗养殖试点25家,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381万亩,其中秸秆覆盖还田253万亩,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88.5%。深入开展绿色有机示范市创建,新建绿色有机示范园区20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70个,蔬菜水果监测合格率达到98.1%。
(四)依托家庭农场集群增强建设高标准农田实力。抓农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招引一批实力强,带动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高标准农田通过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济,积极扶持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整体提高连片耕种、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烘干仓储等现代农业综合服务质量。依托家庭农场集群,积极引导和扶持能人大户、本地农户流转经营,以产业定位、生产需求为导向,将分散经营的农户有效组织起来,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经营能力,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产业共同体。
(五)依托休闲观光农业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品味。目前各地发展的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引擎,展现勃勃生机。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休闲观光农业为发展方向,媒体宣传传播为手段打造生产性的农业景观。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速,合隆乐享小镇田园综合体投入运营,莲花山成功举办花海艺术节,双阳区新型农业嘉年华项目整体推进,8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长春市建设高标准农田面临的困境
(一)项目资金整合还不彻底。机构改革以来,将农发、发改、国土和水利项目进行了整合,但资金并没有真正做到整合,在申报2019年高标准农田项目时,是以发改渠道资金和财政渠道资金两种方式申报的。由于申报时间节点不同,程序不同,在对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的招标、设计和实施管理等方面,不能同步进行,严重制约了整体建设任务的完成时期。
(二)各级职能权限分工不清晰。自各级机构改革以来,各级项目建设管理职责、权限、任务分工不清楚不明确,导致项目实施各环节工作不顺畅、效率低下。长春市地理位置优越,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特色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委市政府对产业发展尤为重视,项目政策支持力度远超其他地区。但是由于机构改革后各级职责权限分工的不明晰,导致市级部门工作境地尴尬异常,难以发挥地区应有优势。
(三)与农业农村整体发展还存在脱节。高标准农田以土地整治、集中连片为主,基础设施配套主要围绕农田进行建设,还没有拓宽到农村整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与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深入结合,依然存在村屯道路、排水等人居基础设施老旧破损,与新建高标准农田形成鲜明对比。将高标准农田放置于田园乡村建设的全局性规划中缺少系统性,前瞻性思考。有些地区对于哪些区域发展设施农业,哪些地块用于基础农作物种植并不科学,存在用地规划不当、配套设施难以满足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
(四)经济、社会、生态高效益不凸显。建设高标准农田有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过新一轮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后,改善农田质量,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田林网覆盖率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到提升,但高投入与高产出、高标准与高效益之间还存在不对等,有些项目农业产业经营化水平不高,特色化不明显,难以满足市场高质量产品需求,还包括群众的熟知度、满意度不高,农田与配套生态要求不高等。
原文链接:http://nw.changchun.gov.cn/ztzl/sxsxnyxdh/202003/t20200313_2183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