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麦冬季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1-09-16作者:佚名来源: 石家庄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正处秋冬种关键时期,做好因墒科学播种及合理冬灌技术指导,是争取实现明年夏粮丰收和节水压采双重目标的关键措施。目前全国冬麦区墒情总体适宜,好于去年同期,有利于小麦播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会商,提出小麦冬季灌溉技术指导意见。
一、华北麦区
(一)基本情况。本区域包含北京、天津、河北、河南豫北和山东鲁西北冬麦区。7—9月份大部地区降水量同比偏多1—8成,目前土壤相对含水量66%—90%,底墒、表墒均较充足,局部墒情不足,需造墒播种。
(二)灌溉建议。据气象预测,秋冬种期间华北冬麦区降水量同比偏多1—4成,大部分麦区土壤墒情较好,应做好趁墒播种,扩大播种面积。趁墒和足墒地块可免浇底墒水,冬前根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75%时要浇越冬水,确保足墒越冬;墒情不足麦田(0—4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在保证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浇足底墒水后整地播种,免浇越冬水。播种后及冬前及时镇压保墒。旱地小麦播前遇雨后及时耙耱收墒、蓄水保墒;要实施探墒播种技术,播后要及时镇压,提高出苗率。
(三)节灌措施。本区域主要为井灌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建议采取管道输水+小畦灌溉方式,每次亩灌水40—50m3。有喷灌条件的地方要将测墒精准补灌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相结合,根据小麦根层墒情状况每次亩灌水15—30m3。长势较弱麦田结合冬灌随水追施尿素或尿素硝酸铵溶液(UAN),亩均施用纯氮2—3kg。
二、黄淮麦区
(一)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河南、山东大部,及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北。目前除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8—9月份降水量偏少、墒情不足外,大部分地区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65%—85%,墒情适宜,底墒充足。
(二)灌溉建议。据气象预测,秋冬种期间黄淮大部麦区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多1—2成,利于土壤蓄水增墒,应及时趁墒播种。部分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的麦田,要及时造墒播种。秸秆还田质量不好的麦田播后要及时镇压,避免耕层土壤疏松不实,失墒跑墒。适时监测土壤墒情,墒情适宜、苗壮苗齐的麦田可免浇越冬水,部分弱苗麦田可早浇越冬水,结合灌水亩施尿素5kg,提苗促分蘖。
(三)节灌措施。渠灌区采取小畦或窄畦灌溉,小畦灌溉每次亩灌50—60m3,井灌区采用软管浇灌,每次亩灌水40m3,墒情苗情较好麦田可酌情减少灌水量。有喷灌条件的麦田宜少量多次灌溉,每次亩灌水20m3,可结合灌水叶面追施氮肥5kg/亩。
三、西北麦区
(一)基本情况。本区域包括陕西、甘肃、山西、宁夏南部冬麦区。目前大部麦区0—40cm土壤相对含水量60%—85%,墒情适宜。
(二)灌溉建议。据气象预测,秋冬种期间西北麦区大部降水量较同期偏多2—5成,土壤墒情普遍较好。应抓住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趁墒足墒播种,扩大冬小麦播种面积。墒情不足时,水浇地小麦应在土壤夜冻昼消时浇好越冬水。墒情不足的二、三类苗,在冬前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灌溉,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4—5kg。旱地小麦要大力推广探墒播种、耙耱镇压、保水剂拌肥底施等技术,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三)节灌措施。本区域主要为渠灌和井灌,渠灌区采取短(窄)畦灌溉,每次亩灌水50—60m3,井灌区采取软管输水+畦灌,每次亩灌水30—40m3。有喷灌设备的麦田宜少量多次灌溉,每次亩灌水量20—30m3,可结合灌溉叶面追施尿素5—10kg/亩。
四、长江中下游和西南麦区
(一)基本情况。本区域主要包括江苏、安徽南部、湖北、四川等省。目前长江下游地区土壤相对含水量72%—90%,墒情适宜;长江中游大部土壤相对含水量超过90%,墒情过多。
(二)灌溉建议。本区域水资源丰富,水分管理宜灌排结合,以调为主。大部分地区播前无需灌溉,要重点做好麦田降渍排涝工作。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田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开好边沟和厢沟,排出田间积水。遇到持续降雨,出现渍涝时,及时清沟理墒、疏通田内外沟系,保证排水畅通。土壤相对含水量持续低于65%时,应造墒播种。
(三)节灌措施。本区域水源地多为山塘、水库、湖泊、江河等,发生旱情时,可采取软管输水(小白龙)+小畦灌溉,亩灌水量不超过50 m3。有条件的地区也可采用微喷带、移动式喷灌,结合水肥一体化少量多次灌溉施肥,每次亩灌水15—25m3。
原文链接:http://www.sjznync.com/col/1487664114861/2020/11/26/1606357745057.html
- 上一篇:晚茬小麦高产的要点
- 下一篇:大蒜什么时间种,怎么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