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关注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特产信息 > 正文

[河南]郏县 广阔天地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1-06-10作者:来源:

   

    小满时节,郏县城乡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近年来,郏县通过加快产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吸引人才回归和促进乡风文明等举措,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在郏县这片广阔天地徐徐展开。

    红牛产业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对于郏县来说,红牛产业就是他们的最大底气。

    郏县红牛因主产地在郏县、毛色红润而得名,不仅是全国八大良种黄牛之一,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更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县命名的地方优良品种。2020年12月,在全国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上,郏县红牛雪花牛肉荣获“高品质牛肉生产推介品种”和全国最高奖“综合评价优胜奖”。正是抓住了郏县红牛这一品牌优势,该县打造了郏县红牛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着力点。

    5月23日,走进平顶山肉牛产业化集群龙头企业平顶山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一条完整的红年产业链条呈现在眼前——集繁育、育肥、屠宰、销售、品牌培育于一体。“目前公司有种牛600头、牛犊200头、育肥牛850头,总共存栏1650头。此外,还和100多户红牛养殖户签订养殖协议。”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歧说,“公司生产的‘雪花牛肉’,卖到京沪广等大城市的高档酒店,最贵的每斤价格超过千元。”

    产业强则县域强。郏县成功申报创建省级“郏县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郏县红牛产业被列入国家级“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项目。截至目前,该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撬动社会投资5亿多元,建成郏县红牛规模养殖场95个、养殖专业户268户,存栏量恢复到6万多头,年产值达20亿元。

    产业兴则村民富。农民增收路子越来越宽,日子越过越红火。安良镇峰刘村养殖大户李自垒从育肥为主到自繁自育,达到50多头红牛的养殖规模,经过几年发展壮大,资产突破百万元。同样在安良镇,段沟村曾经的贫困户张伟斌2019年靠贷款买了7头育肥红牛,2020年年底卖了2头,净赚近万元。像张伟斌一样,红牛养殖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奔上了致富小康路。

    其实,红牛产业只是郏县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在乡村振兴中,该县把发展壮大产业成为强县富民的根本抓手,围绕打造中原重要的绿色食品产销基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

    大力推进“一乡一业、多村一品”,鼓励发展优质特色果蔬、食用菌等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2020年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有机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农产品达1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达3个,完成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获批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万亩;锋瑞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建河南省“三品一标”绿色食品示范基地,郏县红牛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广阔天地乡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铸铁锅之都”;全县打造烟叶种植、红牛养殖、蔬菜种植等7个“一乡一业”专业乡镇,打造花生加工、香菇种植等“多村一品”专业村114个。全县培育农业产业发展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34家,总数达到38家。放眼今日郏县,随着特色产业的日益兴旺,乡村振兴的底气也更足了。

    环境整治

    扮靓美丽宜居乡村颜值

    玉兰花、桃花、樱花、油菜花、梨花、垂丝海棠……在郏县姚庄回族乡村道和生态廊道两旁,次第开放的鲜花,让人仿佛置身花海。而一旁的农家院别致恬静、干净整洁,与远山青黛相映生辉,在留住乡愁记忆的同时,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田园风光更是陶醉了游人,致富了村民。

    而这都归功于当地推动的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大整治。2018年,郏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帷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城镇和村庄规划编制;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开展清路、清河、清田“三清”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亮化绿化美化等,整体提升村容村貌。

    截至目前,该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全面完成,建设县级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2条,建成乡级乡村振兴循环圈11条。特别是在推进“厕所革命”上,取得可喜的成绩:累计建设村级公厕430座,其中水冲式346座。户厕改造整村推进38个村,整村推进已完成85%。全县累计建设户用卫生厕所10万余户,完成了市定3.61万户的户厕改造任务,普及率90%。

    在垃圾处理和水系环境改善方面,城乡配备保洁人员,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存放、村收集、乡镇及时转运、县集中无害化处理,为村民营造了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农村垃圾得到彻底整治,被列为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自筹资金2687万元,历时4个月完成了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县城南部实现一泓清水润乡村的美景,县水利局荣获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也是全省唯一获奖的县级单位。

    新改建县乡道路11条30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提档升级,城乡群众绿色出行,创建成为省级绿色交通示范县。持续开展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2021年春季国土绿化,新增造林5.12万亩,占省市目标任务的161%。一组组数据,一抹抹亮色,是该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绿满郏县、绿秀郏县、绿美郏县、绿富郏县,绿色已成为郏县的最亮丽底色。

    随着乡村面貌和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全县377个行政村,累计创建示范村274个。姚庄回族乡被评为全省首批美丽小镇,广阔天地乡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乡镇。

    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让乡村更加宜居,也吸引了更多外地游客。3月28日,随团旅游的郑州市民李瑞华夫妇,在游览过姚庄回族乡和堂街镇临沣寨后,对郏县农村环境不吝溢美之词:“田园风光旖旎迷人,传统村落古色古香,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诗和远方就在身边的乡村。”

    引凤还巢

    聚才育才助力乡村振兴

    人居环境改善了,也有了特色产业,乡村振兴要持续发展,还要有坚强的“领头雁”。

    “领头雁”从哪找?返乡大学生、回乡创业人士等,通过“乡土人才”回归,郏县不仅充实了基层党组织,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大量人才。

    “乡村振兴,建设好家乡,咱回来就想真贡献一份力量。”31岁的王孝甫就是这样一个回乡创业人士,今年1月,村级“两委”换届选举中,成功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

    王孝甫是薛店镇狮子口村人,2011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北京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上班。打拼几年后,他回村创办喜诺食品公司,生产加工鸡蛋卷、饼干、奶油糕点等休闲食品,供应郑州、洛阳等商场超市。

    近年来,郏县充分发挥本土人才乡土情深、文化相通等优势,大力引才、育才、用才,一大批“乡土人才”纷纷扎根基层、投身一线,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中,该县共选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168人进入“两委”,40余名优秀创业人士返乡任职,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乡村人才”的回归,也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在广阔天地乡返乡人才王国红的带领下,毗邻北汝河的桃园铺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桃花源”。王国红曾在深圳务工多年,返乡后成立了郏县桃园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仅用3年多时间,合作社规模达600多亩,种植有梨树、石榴树、杏树、李子、葡萄、桃树等。每年5月至10月,各色水果次第上市,来采摘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100多户群众通过在合作社入股分红和打工挣钱脱贫致富。

    引得来更要留得住。“引凤还巢”中,郏县不断在用地、资金、审批、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召唤更多的“乡土人才”回归故里,年累计引导近万名“乡土人才”返乡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同时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对返乡创业的“乡土人才”进行广泛宣传报道,突出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激励更多的“乡土人才”返乡创业。

    此外,该县组织培训农技人员,创新“活课堂、活教材、活教法”的培训理念,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把培训班办到村镇、学校、田间地头。今年以来,共举办农技人员培训班56期,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选派84名科技特派员开展入户指导2500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乡风文明

    叫响“豫味老家·乡愁郏县”文化品牌

    5月中旬的夜晚,冢头镇陈寨社区孝文化广场一派热闹祥和景象:休闲长廊里三三两两的村民聊天休闲,广场上农家妇女或踩着鼓点扭着秧歌,或和着音乐跳起时尚的广场舞……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文化活动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如何为村民增加“精神食粮”,郏县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培育、弘扬文明乡风,并逐步成为当地农村新时尚。

    要唱戏,先搭台。郏县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补贴、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等多方面支持,建起设施完备的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为当地百姓构筑起了精神文化家园。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86个村文化广场、377个农家书屋,60个村史馆。

    与此同时,该县还把移风易俗作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孝老爱亲”“关爱留守儿童”等主题活动,把文明乡风“种”进农民心田。每到周末,各种文艺演出、道德宣讲等活动也相继走进村庄,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农民群众道德素养。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庭院、星级文明户创建,开展“五美庭院”“星级文明户”的争先创优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县新增“五美庭院”3781户,累计评选3.2万户;新增“星级文明户”869户,累计评选6820户等。

    如果说,乡风文明是村民的“精神食粮”,那么郏县丰富的传统村落则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乡愁”记忆。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郏县不断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对古民居、古井、古寨墙修旧如旧,村民们收集石磨、石滚、石牛槽等旧时农具和生活用品建立村史馆。截至目前,该县19个古村落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75个古村落入选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王英沟村被授予全国十大最美乡村。

    独特的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也带动了当地文旅项目的融合发展。郏县开工建设千年郏县·老城区文旅融合项目,加快推进姚庄寿茶忆、黄道王英沟、茨芭空山洞、马头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民宿项目,一鸣书居乡村民宿、耕读人家、渡口人家民宿开业运营,带给游人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特别是该县用全域旅游理念谋划乡村振兴以来,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去年全县新增1家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4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个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个休闲观光园区,不断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荣获“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

    突出文化引领、培育文明乡风、挖掘历史文化、打造全域旅游,在乡村振兴中,郏县不断加强文化赋能,“豫味老家·乡愁郏县”逐步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文化品牌。

    谈到乡村振兴下一步打算时,郏县县委书记丁国浩说:“乡村振兴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郏县将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谋划,聚焦特色优势,找准发展路径,加快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奋力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http://nync.ln.gov.cn/nyyw/qgnyxxlb/202106/t20210604_4141346.html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关注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特产协会官方网站--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特产关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2 tcgz.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3596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40号

联系电话:010-58471778 手机:15340107939 监督电话:13161838198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471778

联系邮箱:zgtczxwx@foxmail.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