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染黑土庆丰收!齐齐哈尔多彩活动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9-23作者:佚名来源: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秋阳洒向黑土地,今天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农民丰收节的主题是“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齐齐哈尔市各地陆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为农服务和庆祝活动,充分展现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新成果、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和农民群众精神新风貌,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
泰来县作为我市最早开镰的地区,其丰收的喜悦在节日期间格外浓厚。中国农业科学院与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在泰来县共同举办的秋水切埋水稻秸秆还田现场观摩测产与研讨会成为今年丰收节的一大亮点。采用秋水切埋还田方式的水稻长势喜人,测产结果表明,秋水切埋还田方式下水稻亩产达到670.3公斤,比半量春旋还田亩产提升11.2%。活动期间大家围绕秸秆还田技术展开热烈研讨,交流经验、分享心得,为提升水稻种植效益出谋划策,现场洋溢着对丰收的期盼与喜悦。从科学的种植技术研讨,到对丰收成果的憧憬,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大家对农业发展的热忱。相信在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助力下,今年的丰收必定更加丰硕,农民的笑容也会更加灿烂。
走进泰来县大兴镇青岗村稻虾示范基地,翠绿的稻苗在风中沙沙作响,根系却在水下悄悄“孕育”着另一份生机。小龙虾扒着泥土觅食,排泄物混着腐殖质成了水稻的“营养餐”;而水稻的荫凉挡住了烈日,根系间的缝隙又成了小龙虾栖息的“安全屋”。 这种“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模式,既守住了水稻的绿色本真,也养出了肉质紧实、鲜甜醇厚的寒地小龙虾。从生态种养到全产业链布局,从错峰上市的智慧到多方联动的模式创新,我县稻虾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规范化。以“共富密码”的身份,在黑土地上舞出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
龙沙区大民街道则以“大民小柿子节”为丰收添彩,用特色农产品节庆激活乡村活力。“小柿子节”活动现场设有产品展位和交易展位,主打品种有圣女果、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及叶菜类等上百种蔬菜。游客可以现场品尝到千禧、金禧、红花生等多种小柿子,还可以观看文艺演出,参与愉快的游戏环节感受农耕文化。龙沙区通过举办“小柿子”节,有效推动大民蔬菜产业向“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转型,为助推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金秋送爽,黑土鎏金。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畜牧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提高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8月18日至22日,龙江县畜牧服务中心召开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人员培训会议,以“技能兴农”为抓手,对所有学员进行了畜牧业相关业务知识培训,特聘请了业务专家为学员们精彩授课。为了学员们更加深刻了解畜牧业发展情况,组织学员先后到龙江元盛食品雪牛公司和金源牧业等养殖企业现场观摩学习。
培训现场,学员们带着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认真听讲,围绕技术难点积极与专家、同行交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技术要点。此次培训不仅有效提升了基层畜牧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与实操水平,更搭建了技术共享、产业对接的平台,为龙江县畜牧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筑牢基石,让“技能兴农”的种子在丰收的黑土地上生根发芽。
近日讷河市六合镇黎明村的马铃薯田里早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2025年马铃薯丰收季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泥土的清香与村民的笑声交织,勾勒出秋日里最动人的丰收图景。讷河市今年马铃薯种植总面积达3.05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10.69万吨,从8月下旬开始,早熟品种率先进入收获期,当地采用“农机+人工”协同作业模式,既提高了采收效率,又避免了薯块破损;9月中旬起,中晚熟品种将集中采收,除鲜食销售外,其余马铃薯会送往深加工企业,转化为薯片、淀粉、薯泥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条。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15380/202509/c00_3187552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