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在望 增收在手
发布时间:2025-09-23作者:佚名来源: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
近年来,云南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实现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做好“三农”工作至关重要。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云南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台阶、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的亮眼成绩,致敬耕耘,礼赞丰收。
向新而行 农业增效益
近年来,我省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高集约度、高科技农业,发展品牌农业,拓展农业多样性功能,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有力促进了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共享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数智赋能,积极探索“大数据+农业”,保山咖啡产业有了新活力。“目前公司运用的是水肥自控系统,实现提前1年挂果投产,精品率达到71%。”潞山云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江春介绍,通过科技化、标准化的种植方式,咖啡品质得到提升。
逐绿而行,沃土生金。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优势,在不同海拔区域布局特色种植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勾勒出乡村振兴诗意长卷。草果林、小浆果园、茶园,一抹抹跃动的青翠,既是希望的颜色,也是丰收的底色。
今年上半年,云南加快打造“绿色云品”,做优做强高原特色农业,“云系”经济作物生产形势总体良好。
发展的同时,云南严守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两条红线。
今年以来,为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全省各地全力以赴稳面积、提单产、提品质、挖潜力,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推进粮经协同发展。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一体谋划推动,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
只要单产提高1.1公斤,云南的粮食产量就可以突破2000万吨。推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成为今年云南粮食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各地抓好整建制示范县创建,统筹用好各项支持政策,争取打造一批州(市)级、县级、乡级示范样板,持续发力提高技术到位率、装备匹配度。
玉米重点推广耐密抗倒品种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水稻重点推广优质高产品种,集成集中育秧、机械栽插、侧深施肥、一喷多促等技术模式。目前,各粮食产区纷纷传出有望丰产的好消息。
以人为本 农民增收入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2022年以来,全省上下把农民增收摆在“三农”工作首要位置,扎实推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3年行动,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聚焦产业、就业两个重点持续发力,同步推进农村改革增加效益,《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各项指标全面提升。
在总结推广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牛油果“334”等10余种联农带农模式的同时,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
曲靖市会泽县“三个组织起来”促农增收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分层分类、因地制宜,带动8000户有劳动力家庭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党组织+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促农增收新路子。
宣威市落水镇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返租倒包、承包管理经营、土地入股保本经营分红等4种模式,联合农户共推白芨产业发展增收致富,覆盖2个村委会600户农户,村集体每年实现收益20万元,农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梳理联农带农模式时不难发现,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成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锚定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左右的目标,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级相关部门,聚焦粮食生产、畜牧业增长、特色产业挖潜、转移就业等方面工作的提质增效,持续抓实农民增收各项工作,同时,积极谋划实施新一轮促农增收3年行动。
今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已启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加强返乡回流监测帮扶。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在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推广实施以工代赈,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符合安置条件的尽量安置,开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试点,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推窗见绿 农村增活力
近年来,云南聚焦“1+1+5”重点任务,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总结推广“牟定模式”“马关经验”,村庄卫生户厕覆盖率、生活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分别达75%、55%、88%,乡村面貌持续改善,为乡村旅居业、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六郎城、土瓜冲、曼海村等一批旅居村脱颖而出,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典范。
村庄有“面子”更要有“里子”,云南农村“两污”治理有力推进。2024年,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底数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因地制宜推进治理,全省治理率达55%;加强农村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全省乡(镇)镇区、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95%、89%。
围绕绿美乡村建设,全省各地合理规划布局绿化空间,围绕“四旁”“四地”开展立体绿化美化,整体提升乡村生态质量。全省新建或改造提升绿化面积1071.35万平方米,新增植树308.06万棵(株),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20.6万个(处),美丽庭院27.3万个。
按照破墙透绿、见缝插绿、培植绿篱的思路,曲靖市麒麟区实现三角梅、爬山虎、绿萝等藤蔓植物垂直空间绿化。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遮放镇依托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眼球经济,积极推进乡村休闲旅游,成功打造了稻田花海、帮解茶园、蓝莓采摘园等一批现代农业高端果蔬加工基地,三产得到有效融合。
云岭大地热潮涌动,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共同谱写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壮丽篇章。(记者:王淑娟)
原文链接:https://nync.yn.gov.cn/html/2025/yunnongkuanxun-new_0923/142167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