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发布时间:2025-09-23作者:佚名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二十四节气·寻味广西
文化中国行
周昢朏
秋分时节,岁物丰成,我们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飘着稻香的喜悦时刻到来了。
一幅色彩浓郁的美景呈现在天地之间。覆盖着山川田园的浓绿和金黄色的稻浪,交织出最动人的丰收图景。
广西,这片祖国南疆的沃土,被誉为“稻作圣地”“香料王国”“水果之乡”“植物天堂”,这里山水形胜,物产丰饶,滋养着多彩多姿的文明。“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古老智慧,在这片土地上流淌,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
天时地利,是这方水土最原始的馈赠。北回归线如绶带横贯中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拥抱着这片土地——北部温润、南部炽烈,桂南浸润着海洋湿气,4—9月“雨热同季”,山岭岩溶与蜿蜒海岸交织,造就了“作物种类繁多”的丰厚家底,为农业文明埋下深长的伏笔。
历史的长河中,广西农人以勤劳与智慧,细细雕琢着这份天赐的礼物。新石器时代,薯、芋等根茎作物便是这里原始粮食种植业的主角。秦汉后,大批汉族居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农耕技术,水稻逐渐成为主角。至汉代,水稻已稳居主要粮食作物之位,南宋时象州的“长腰稻”更是名扬四方,因品质优良在南方诸州广泛推广种植。广西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种稻实践中,曾选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应有贡献。
汉代贵港罗泊湾汉墓中,稻、粟、芋与多种蔬果草药同出,见证了这片土地种植结构的多元与丰富。《盐铁论·未通篇》亦载汉代包括广西在内的南方果品已远销北方,彰显了广西农业的繁荣与开放。宋代,广西农业更添新彩,苎麻、果树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桂海虞衡志》收录广西可食果品已达55种,“水果之乡”的美誉雏形已显。
明清时期,广西农业注入新生机。明代引种麦、甘薯、玉米,重塑粮食版图;乾隆年间合浦糖坊的兴起,让蔗糖香漫乡野;至光绪年间,广西巡抚马丕瑶大力振兴桑蚕业,光绪十七年,广西栽种桑树已达两亿多株。
近年来,广西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粮食、糖业、水果、蔬菜、畜禽、渔业六大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迅速崛起,糖料蔗、水果、蚕桑、茉莉花(茶)等产业长期位居全国第一。“品牌强农”战略深入推进,百色芒果、容县沙田柚等优质农产品香飘海外,“桂字号”品牌闪亮崛起,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亮丽名片。
山水不语,慷慨如初。广西人怀揣对大地的敬畏与感恩,正继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l/t2599434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绘就“硒”望丰收景
- 下一篇:齐心协力共绘“三农”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