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三维发力筑体系 林下养殖结硕果
发布时间:2025-09-17作者:佚名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华蓥市立足林地资源丰富优势,将林下养殖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和链式开发三项举措,积极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良好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一)政策引领筑根基。华蓥市将政策扶持作为林下养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通过资金倾斜、模式创新、主体培育三管齐下,全面激活产业发展活力。充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项目资金,加大对废弃矿山、石漠化土地的治理修复力度,将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为林下养殖开辟优质空间。创新推行“公司+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引导退耕农户通过租赁、入股、托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培育新型种植业主5户,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格局。同时加快建设华蓥山森林食品产业园,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集群。目前已发展石斛、黄精等林下中药材1750亩,打造林下生态鸡、中华蜂养殖基地1000亩,预计今年森林食品产量达到1万吨,多元化森林食物供给体系初步形成。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让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
(二)科技赋能提品质。聘请畜牧专家开展入户指导,针对不同养殖品种提供精准技术服务,丰富林下养殖畜禽种类,探索生态养殖新场景。在高兴镇李子垭油樟基地,创新实践“樟树为黑猪遮阴防疫,猪粪为樟树供肥”的闭环生产模式,油樟天然抗菌成分改善养殖环境,黑猪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滋养油樟,实现“一片林子,双重收入”。这种生态循环模式不仅破解了养殖污染问题,更显著提升了产品品质。樟林黑猪生长周期达一年半以上,肉质紧实鲜美,市场价格比普通猪肉高出30%至35%;林下散养的生态鸡以林间昆虫和杂草为食,肉质鲜嫩爽口,深受市场青睐。科技赋能让林下养殖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三链融合拓市场。着力构建“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体系,推动林下养殖产业从“卖原品”向“卖精品”转变。在养殖端,明确规模化发展目标,力争2025年实现肉兔出栏20万只,梅花鹿存栏500头,林下羊、林下猪存栏超5500头,形成多元化养殖结构。在加工端,延伸产业链条,开发鹿茸片、鹿茸血酒、蜂蜜、黑猪肉制品等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在销售端,加强品牌建设与电商销售渠道拓展,培育出“华蓥山纯天然蜂蜜”等特色品牌。同时推动林下养殖与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观光养殖、农事体验、生态餐饮等业态,打造“林下经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今年来,已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超3000万元。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5/9/16/cd3c6155b3bb4e6986740ff01bc8089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