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南水产领“鲜”出海
发布时间:2024-12-26作者:佚名来源: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大小船只向海进发,归港时卸下鱼虾蟹贝,有的即刻满足了渔民的口腹之欲,有的则搭上物流快车,远销全国各地,甚至远渡重洋。海南岛四面环海,这片海既是天然的渔场,也是连通世界的经济走廊。
海口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海南出口水产品14.2万吨,同比增长9.2%,出口量创历史同期新高。从“海里”来,到“海外”去,其实,早在很多年前,一批海南水产品就走上了扬名之路。
公螺壳远销南洋
众所周知,早期承担起货币职能的,是一枚枚小巧玲珑、质地坚硬的螺贝。唐《岭表录异》中说,“紫贝,即蚜螺。儋(今儋州市)、振(今三亚市)夷黎,海畔采以为货”。明代唐胄更是写下“瑁官珠殿尤苦刘,紫贝鼊皮聊缓宋”的诗句,控诉封建统治者们对海南特产的无尽搜索与掠夺。
可见,自唐代以来,产自海南岛的紫贝便已成为“南海丝路”的贸易商品和贡品。千百年前的海南沿海居民捕捞紫贝,从一开始就是为庞大的市场需求服务。
不过,螺贝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公螺,一种常见于南海海域、在珊瑚礁附近出没的马蹄螺类,就曾远销南洋,而且身价很高。
起初,海南渔民捡公螺只是为了取其肉,将螺肉晒干后,随其他海产品一起运至南洋各地,换购煤油、轮胎、五金材料等物品,再运回海南批发或零售。正常年景,一艘渔船一季可赚五六千银元。
在当时众多渔民之中,文昌的黄学校当属著名的一位,被当地人称为帆船贸易大船主。一次,他在新加坡一家商行里看到从印度运来的公螺壳,每百斤值一百多银元,价格之高令他十分惊奇。原来,随着飞机制造业的发展,人们发现可以将公螺壳珍珠层作为喷涂飞机机体的原料,其身价自然水涨船高。
抓住这一市场机遇,黄学校开始组织渔民采集公螺壳,并与信誉好、消息灵的经销商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逐渐垄断公螺壳从南沙群岛转运到新加坡出售的业务。
一艘帆船可载万斤公螺壳,往返一趟可得一万多块银元。当时黄学校的帆船队有“和安号”“兴盛号”和“保安号”,每年海上贸易的收入可获利三万多银元,黄学校也因此发了大财,成为海南的一代“船王”。
黄学校的公螺壳生意,一做便是30年。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随着黄学校去世,黄家的海上贸易业务逐渐停下来,这段动人的海商传奇故事才算正式谢幕。
罗非鱼“挑大梁”
黄学校的成功毕竟是个例,也并非所有螺贝都能有公螺壳这样的“高光时刻”。不过,在众多出口的水产品中,罗非鱼可谓“稳定输出”,成绩常年名列前茅。
罗非鱼,被誉为“21世纪之鱼”,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最重要的水产养殖种类之一。这条鱼,自20世纪“游”到海南,特别是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长”成一个大产业,产品远销欧美等地。
今年前10月,海南罗非鱼及其制品出口量占全省水产品出口总量的90%以上。有养殖企业预判,由于海外市场需求强劲,企业出口订单激增,加之4月份海南养殖户大量投放罗非鱼苗,今年底,海南罗非鱼出口量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海南气候、水质俱佳,适宜养殖优质罗非鱼。从规模上看,海南罗非鱼产量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出口量占海南口岸出口水海产品的八成以上。中国出口罗非鱼近三成由海南产,而欧美市场上大部分的罗非鱼来自中国。
业内人士曾将海南罗非鱼产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9年到2002年,为以本地消费为主的初级发展期;第二阶段从2003年到2014年,为以加工出口为导向的高速发展期;第三阶段从2015年至今,为绿色产业转型调整期。
在位于海口国家高新区的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罗非鱼的鱼皮和鱼鳞被运至生产线,经过生物酶解技术进行深加工后,变为粉末状的水解鱼胶原蛋白粉原料,将广泛应用于食品、美容、医药等领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这个过程中,它们的含金量不断提升——经脱灰处理后的罗非鱼鱼皮和鱼鳞收购价约7.5元/斤,而生产出的鱼胶原蛋白肽每斤价值50多元,是高附加值营养品原料。
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务部总经理鲍瑞介绍,19年间,该公司专注于从海洋生物和鱼类中提取高附加值营养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章雄鱼苗游海外
精致的厚切鱼腩刺身呈现珍珠色泽,纹理清晰,肉质光亮诱人,一口下去鲜滑细腻,脂香四溢有着最纯粹的鱼肉的香甜。在日本,鰤鱼历来被认为是顶级寿司食材中的一员。但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在日本大受欢迎的鱼类要大量依靠从我国进口。
鰤鱼,又名章雄鱼,是全球公认的高端生食鱼品,主要产自日本。但海南万宁、陵水、三亚海域又是章雄鱼最重要的产卵和孵化地区,因此,每年日本都要从海南进口大量的章雄鱼苗以满足其市场需求。
在万宁,章雄鱼苗出口日本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在全球章雄鱼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万宁市海洋渔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每年捕捞天然幼苗总量约1500万尾,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0%,而海南现有9家从事鰤鱼养殖贸易的公司中,万宁就占了5家。
章雄鱼作为洄游性鱼类,由北往南分布于日本海至我国南海海域,适宜生长温度为20至30摄氏度。每年秋冬季,它们成群结队地从日本海域南下,抵达赤道附近产卵。直到11月至次年3月,随着气候回暖孵化而出的鱼苗游经海南岛,在春夏季依次北上经广东和福建海域洄游。
由此,章雄鱼的区域性捕捞与季节呈现紧密的关联。由于海南纬度相对于日本较低,海南附近海域回暖相较日本更早。在3月,鱼苗率先从赤道向北洄游经过我国南海,海南渔民在时间上抢得先机,能比日本最南端的鹿儿岛更早采集。此后,广东汕尾与福建宁德在次年4月至6月期间依次成为章雄鱼的采集点,与海南皆为出口日本的重要贸易点。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海南秀英、三亚边检站共检查出入(港)境章雄鱼苗船舶66艘次,海南章雄鱼苗出口近470万尾,货值1.16亿元人民币。
从海南“走出去”的海产品
古代
海参干、蠔干
鱼翅、海螺、红鱼
等
现代
罗非鱼及其制品
冻鲭鱼、冻鲳鱼
冻竹荚鱼、章雄鱼苗
等
原文链接:https://nync.ln.gov.cn/nync/index/nyyw/zsqgnyxxlb/2024122511334674642/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