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激活蓝色引擎 打造向海经济
发布时间:2024-12-04作者:佚名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在近日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海洋渔业)”媒体采访活动中,记者们深入北海,走访了多个渔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了解到,北海作为广西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继承了悠久的渔业文化,通过绿色生态养殖与科技创新,激活蓝色引擎,打造向海经济。2023年,北海市水产养殖企业19377家,养殖面积58.06万亩;水产品产量125.65万吨,其中海水养殖85.5万吨,排广西第一位。
海洋牧场助力渔业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之一,北海市探索出了生态与生产相结合的渔业新模式。位于北海银滩南部海域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北海市海洋牧场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该示范区已完成了315公顷的用海面积,成功投放了3176座人工鱼礁,有效促进了渔业资源的恢复和渔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人工鱼礁的投放成为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除了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北海市还积极推动广西精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该项目采用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致力于海洋资源的增殖与修复,项目的建设为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也为全国海洋牧场的建设与管理树立了示范标杆。
工人正在打捞出售鱼苗(邓蕾雅 摄)
对虾养殖推动水产养殖升级
广西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养殖模式转型升级,其中工厂化养殖和小棚养殖等现代化养殖方式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亮点。广西海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科研力量,研发出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公司董事长卢柏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工厂化养殖提升对虾产量和品质,确保每一只对虾生长环境都处于最佳状态。”预计第一期项目完工后,公司年产300吨对虾,产值可达1500万元。
工人正在投喂对虾(邓蕾雅 摄)
北海市政府积极推动养殖技术的革新和设施建设的完善,通过资金补贴、技术支持等多种形式,鼓励养殖企业和渔民采用现代化养殖技术,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北海市的小棚对虾养殖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该市的小棚对虾养殖面积16000多张,主要养殖品种为南美白对虾,这种高效、环保的养殖模式迅速成为地方渔业的支柱之一,成为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渔业数据驱动与智能化管理
北海市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与管理模式的升级,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渔业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升级,实现资源精准管理。特别是在对虾养殖领域,智能化管理的引入帮助提高了养殖效率,推动了渔业产值的稳步增长。同时,该市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设施渔业和绿色养殖模式,深水网箱养殖、贝类浮筏养殖等现代化技术的推广,推动了水产品质量的提高,实现了从传统的近海养殖向高效、环保、精细化的方向转型。
北海市创新渔光互补技术模式,进一步降低了养殖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目前,北海市涉及水产品加工企业15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家,已聚集了国内约60%的虾滑产业工厂,虾滑产量居全国首位。
小棚对虾养殖基地(邓蕾雅 摄)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ywkb/t1936145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