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好农业需要链式思维
发布时间:2024-12-04作者:佚名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日前圆满落幕。本届链博会设置绿色农业链展区,展示从田园到餐桌的全链条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农业竞争和合作出现新变化的当下,链博会给我国农业以启发。
农业供应链越来越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此次展会不仅展示了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还展现了各行业上下游关键环节的紧密协作与深度融合。过去,一提到产业链供应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工业品。一般认为,一款现代工业品往往集合上下游企业的优势,其背后的供应链是否稳定高效,是整个产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其实,农产品也是如此。如今,越来越多的农业业态跨越国界,涵盖多个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包括农资、产品、技术、装备、信息、服务等。
从全球来看,建立更安全稳定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已成为共识。受世界经济恢复迟缓、局部冲突不断发酵、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多重因素影响,农产品贸易承压前行。供应链卡点堵点增多,尤其是极端天气情况增加、部分国家限制出口等,影响了农资和农产品的可获得性。当前全球农业面临的风险挑战比30年前更严峻,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显著增多。随着全球南方国家崛起,世界经贸秩序正经历深刻转型。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应构建更具韧性的农业贸易体系和国内产业体系。
对我国而言,提高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加入世贸组织20多年来,我国农业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与世界共享中国大市场,为世界农业贡献了中国力量。如今,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额居世界第五位。今年前10个月,农产品出口826.6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不过,我国农业产业链遭遇发达国家占高端、不发达国家占低端的“两头堵”局面,供应链也面临市场性和非市场性双重风险。经营好农业,需要突出“链式”思维,推动经营主体和产品服务向世界农业产业链中上游和价值链中高端跃升,重点注意以下两方面。
产业基础安全可控。我国农业产业链基础还不够稳固,有些产业的原料在国外、加工在国内,国外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对国内产业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受制于人。要妥善应对全球农业全产业链重构,主动构筑抵御外部风险的防火墙,着力优化进口市场结构和布局,增强对贸易渠道的掌控能力。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创建国际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外向型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骨干企业,重点提升农产品出口质量和效益,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聚焦源头创新,瞄准前沿方向,推进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科研攻关,强化技术储备,确保在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
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完整。我国农业产业链条短,有的原料在乡村、加工在城市,多停留在“原字号”“初字号”阶段,一旦遇到灾情疫情或极端市场情况,会有断供风险。产业链的韧性不仅取决于单个环节的优化,还需要各环节间的有效协同;不仅体现在装备和科技的现代化上,更体现在产业间的层次性和完整性上。因此,要不断延伸乡村产业链并完善多主体分工机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加销、农文旅在县域内无缝对接。目的是使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互补,种植端与加工端、流通端在供应链上协同,高校院所与企业、农户在价值链上共享,实现聚链成群,提高效率效益。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xyyw/gnyw/202412/t20241204_900489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长白县试点创建农业合作总社
- 下一篇:打造高质量高标准“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