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农场“慧”种田 “小白”“玩转”百亩地
发布时间:2024-11-08作者:佚名来源: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金秋农忙正当时,芜湖三山经开区新庄村无人化智慧农场里却“空无一人”,但600亩水稻基本收尽归仓,这要归功于一键操作的智能模式。
据了解,该无人农场属于安徽中科智能感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是安徽省内首个水稻无人智能化种植基地。今年是水稻收获的第三年,整个无人化智慧农场管理及平台优化进入到稳定完善的运营状态。
“虽然我是一个种田‘小白’,但背靠着大数据,种植管理600亩基地毫不费力。”中科感知无人化智慧农场负责人王键非常自豪地告诉记者,更亮眼的是,基地平均每亩1300斤“芜湖大米”的“硬核”产量,高出全市平均产量100余斤,且每亩人力、农药等成本还能节省150余元。
“如果人工巡田,一次巡完基地至少3、4个小时。”王键称,现在他只要打开农田“鹰眼”(摄像头),就能清晰地看到田间情况,实现智能化巡田。
无人化智慧农场最大的优势是节省人工成本,王键跟记者粗略地算了一笔账,从水稻播种到收获,基地几乎只有他一人负责,一季水稻从播种到收割,平均每亩节省人工费用100余元,仅这一项费用基地即可节省6、7万元,“要是遇到干旱、汛涝等恶劣天气,反复巡田、排灌溉,节省的人工费就更多。”
采访中,王键为记者打开管理平台界面,点击田间气象、虫情测报、土壤墒情、水质监测、智能灌排、农田鹰眼等子项目,田间对应的全部数据及分析、决策、指令等应有尽有。“种地人只要按照决策执行指令即可。”王键笑着告诉记者,智慧种田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且产出更高效。
想要种地轻松,前期要做的事情不少。“小田改为大田,方便机械化作业。田里设置十几个传感器,涉及到土壤、水、空气、作业生长态势等方面,田边建立一个小型的气象观测站,实时掌握区域天气变化,田地周围还安装了12台鹰眼摄像头,多个虫害测报灯、智能灌排设施等。”说到智慧化农场智能化设备,王键如数家珍。
“这些智能化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传给后台,即三山无人农场智慧农业产业链管理平台,平台收集到相关信息,经过大数据比对运算,给出分析和决策。”王键举例称,例如平台得到了田间水位数据、气象站预测的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再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做出是否灌溉或排水的决策,在平台点击鼠标或通过手机App操作就可以实施。
管理平台就是科学种田的“资源库”。经过两年的数据积累,不断优化调整,如今平台已相当完善。整个管理平台背后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支持,也是很多种植经验的集合,相当于智慧化的专家。“全程有如此智慧的专家指导,哪有种不好的地呢。”王键笑着称,这也是他这个从未种过地的“小白”能够“玩转”整个农场的原因。
(李贾 恽鹏飞 周一平)
原文链接:https://nync.ah.gov.cn/snzx/sxxx/575759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