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苹果黑星病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4-06-12作者:佚名来源: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苹果黑星病是我省补充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病菌侵染果树后,不仅为害叶片、叶柄、花序、芽及嫩梢,而且为害果实,使产量减少,果实品质下降。近期的降雨,为苹果黑星病的侵染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危害症状
叶片:病斑最早从叶片正面产生,先为淡黄绿色的圆形病斑,病斑边缘出现放射状的树枝形的菌丝聚合体,这是黑星病的一个明显特征。病斑逐渐变褐,最后呈黑色,上有一层黑色霉状物。幼嫩叶片发病较重时,叶形变小、叶片增厚,呈卷曲或扭曲状。随着叶片老化,病斑周围的健全组织增厚使病斑向上凸出黑色边缘明显,其背面呈环状凹入。叶柄上病斑呈长条形,其它症状与叶片上相似。
枝干:在枝端十几厘米以内的部位产生黑褐色长椭圆形病斑,枝条长大时病斑会消失。在特别感病品种上,形成泡肿状。
果实:在果肩或胴部产生黄绿色小斑点,后变成黑褐色或黑色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黑色霉层。随着果实的增大,病部因停止生长而变为凹陷、龟裂状。病果凸凹不平,成为畸形果。后期新感染的病斑,因果面不再增大,所以病斑不凹陷,上面覆一层放射状黑色霉层。晚秋受害的果实,病斑小而密集,呈黑色或咖啡色,但栓皮层不破裂。在贮藏期发病果实的病斑逐渐扩大。
二、传播途径
主要借带菌的苹果苗木和接穗远距离传播,借雨水和风力近距离传播。
三、流行规律
发病时期:4月下旬-5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7月是发病盛期。果实从膨大期开始发病,膨大后期发病最重,成熟期发病较少。
发病条件:各品种间感病性存在一定差异。降雨早、雨量大的年份发病重。特别是4-5月份花蕾开放和花瓣脱落期的降雨量,是决定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树龄大,树势衰弱,管理粗放,抗病性差。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条件不好,病菌极易传播蔓延。着露时间长的枝条易发病。
四、防治建议
(一)检疫措施
1.不要将苹果黑星病发生区的苗木和接穗调出病区。
2.不要从发生区调入未经检疫合格的苗木、接穗,需从外省调入苗木、接穗时,要经当地植物检疫机构同意,并经调出地植物检疫机构检疫合格。
3.不要在发生区建立繁育基地并繁育苗木,不要在染病果树上采集接穗。在进行苗木繁育基地选址之前,应征求当地植物检疫机构意见。
4.发现可疑病株,报告当地植物检疫机构,对新发、零星病株积极防控,防止扩散蔓延。
(二)农业防治 结合夏管,对剪除的病枝和落叶、落果集中收集并带出果园烧毁或深埋,减少初浸染源。加强肥水管理。根据果树生长需要和土壤肥力进行施肥灌水,平衡施肥,N、P、K配合,增强果树对苹果黑星病的抵抗力。推广套袋技术,防止病菌浸染果实,提高果实品质。
(三)化学防治
1.套袋后幼果期。套袋后第一次用药应选用广谱性杀菌剂进行全面防治,可选用氟酰羟·苯甲、吡唑醚菌酯、氟硅唑等。
2.套袋后果实膨大期。以内吸性杀菌剂为主,可用咪鲜胺·戊唑醇、甲基硫菌灵或单独喷施一次波尔多液。
3.果实采收后一周。全树药剂喷雾,压低越冬病源基数。可选用广谱性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戊唑醇、丙唑·多菌灵、氟硅唑等。
注意事项
1.药剂需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性,确保防治效果。
2.严格按照化学防治的间隔期要求,定期、足量用药。
3.周边已发生黑星病的果园,要注意预防保护。
4.结合夏季修剪,及时剪除病害感染严重的病梢,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菌基数。
5.黑星病在阴雨、刮风、中低温天气条件下,传播速度快、天气干燥发病慢。多雨期用药时间5—7天一次,正常气候15-20天一次。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zbjs7155/20240612/98459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洋县:二代粘虫发生及防治适期预报
- 下一篇:定边:注意玉米除草剂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