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关注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内参机要 > 正文

云南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

发布时间:2024-06-04作者:佚名来源: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为贯彻落实《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农牧发〔2024〕11号)和《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云南省商务厅 云南银保监局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云农牧〔2021〕19号)要求,更好发挥政策调控的保障作用,稳固基础生产能力,有效防止生猪产能大幅波动,在总结前期生猪产能调控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本实施方案。

  一、修订背景

  2021年11月印发《云南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云农牧〔2021〕22号)以来,各州(市)农业农村部门扛牢稳定生猪生产责任,认真落实各项调控措施,建立了上下联动的产能调控机制,生猪产能调控成效明显。全省能繁母猪存栏始终保持在300万头左右的合理区间,挂牌了600余家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守住了6000个规模猪场数量目标。猪肉产量恢复并保持在较高水平,猪肉市场充足供应的基础不断夯实。但随着生猪生产效率持续提升,猪肉消费趋于稳定,调控方案所设定的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和波动范围及产能调减等措施,已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下的生猪稳产保供工作,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

  2024年2月29日,农业农村部制定下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农牧发〔2024〕11号)和《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能繁母猪及规模猪场保有量的通知》(农牧便函〔2024〕161号),下调了云南省能繁母猪合理保有量,放宽了生猪产能调控下限。按照以上2个文件的部署安排,相应修订了《云南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

  二、总体要求

  以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核心调控指标,坚持预警为主、调控兜底、及时介入、精准施策的原则,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分级压实责任,优化能繁母猪合理存栏量任务,建立不同层级的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按照“长期调母猪,短期调肥猪”的调控策略,构建完善上下联动、响应及时的生猪生产调控机制,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三、精准调控能繁母猪存栏量

  (一)确定能繁母猪保有量

  “十四五”后期,云南省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285万头左右。以各州(市)2023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基数,结合生产发展实际确定了各州(市)的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详见附件),之后将根据农业农村部安排部署和猪肉消费、生猪生产效率等变化情况,动态调整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

  全省和各州(市)季度末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采用统计数据;非季度末月份,以季度末统计数据为基数,根据省农业农村厅监测的能繁母猪存栏月度环比变化率测算得出。

  (二)保持能繁母猪合理存栏水平

  按照生猪产能调控要求,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区域,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1.绿色区域:产能正常波动。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2%—105%区间(含92%和105%两个临界值)。以市场调节为主,不需要启动调控措施。保持监测预警工作常态化,定期发布动态监测信息。

  2.黄色区域:产能大幅波动。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85%—92%或105%—110%区间(含85%和110%两个临界值)。启动相应调控措施,与市场调节共同作用,促使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归到绿色区域。

  情形一: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减少。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85%—92%区间(含85%的临界值)。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强化能繁母猪存栏量监测调度,及时发布动态监测信息,引导市场预期,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二是启动产能增加机制。省农业农村厅引导和督促国家级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减缓能繁母猪淘汰,增加能繁母猪补栏,稳定并恢复产能。相关地方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同步引导和督促本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做好各项工作。三是向产能降幅较大的地方发预警函。省农业农村厅视情况向能繁母猪存栏量降幅较大的州(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发预警函,要求及时采取恢复措施。州(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可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情形二: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增加。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105%—110%区间(含110%的临界值)。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强化能繁母猪存栏量监测调度,及时发布动态监测信息,引导市场预期,淘汰低产母猪,降低能繁母猪存栏量。二是启动产能调减机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引导和督促生猪产能调控基地采取延迟能繁母猪补栏、加快淘汰低产母猪等调减产能措施。

  3.红色区域:产能过度波动。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低于正常保有量的85%或高于正常保有量的110%。强化相应调控措施,促使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步回归到绿色区域。

  情形一:能繁母猪存栏量过度减少。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低于正常保有量的85%。加大工作力度增加产能,省农业农村厅向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正常保有量的85%,且未采取调控措施或调控不力的州(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发预警函,督促进一步采取补贴、信贷、贴息等政策措施,遏制产能下滑势头,尽快恢复能繁母猪存栏量。

  情形二:能繁母猪存栏量过度增加。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高于正常保有量的110%。全面强化调减产能各项措施,继续加大低产母猪淘汰力度,引导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暂缓新增能繁母猪和新建扩建猪场。

  (三)其他异常情况调控

  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绿色区域,但种猪生产供应、新生仔猪数量或生猪存栏量出现异常减少等情况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必要时可制定临时性政策措施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四、切实稳定生猪生产能力

  (一)保持规模猪场数量稳定

  全省规模猪场保有量稳定在6000个以上。根据2023年末各州(市)养殖场直联直报系统备案的规模猪场数量,结合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趋势,设定了各州(市)规模猪场保有量目标(详见附件)。各地应保持规模猪场数量总体稳定,不得违法拆除,确需拆除的,应安排养殖用地支持其异地重建,并给予合理经济补偿。规模猪场自愿退出的,各地可根据减少的能繁母猪产能情况,新建或扩建对应产能的规模猪场,确保生猪产能总体稳定。

  (二)分级建立产能调控基地

  依托养殖场直联直报系统,对各地规模猪场进行动态监测,重点监测其数量和生产经营变化情况。按照猪场自愿加入并配合开展产能调控的原则,对年设计出栏1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和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挂牌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对常年存栏2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挂牌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各州(市)可结合实际建立相应层级的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并挂牌,每年2月底前完成上一年度新增基地挂牌和退出基地摘牌。产能调控基地按相关规定享受生猪生产支持政策。

  (三)合理引导生产和市场预期

  引导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节奏。在猪价低迷、生猪养殖严重亏损时,引导养殖场(户)降低生猪出栏体重、避免压栏增重,鼓励屠宰企业更多收购标准体重生猪。在生猪价格快速上涨时,引导养殖场(户)顺时顺势出栏,避免因压栏和二次育肥造成短期供应减少,防止后市集中出栏导致价格急涨转急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监测预警。省农业农村厅定期在“云南农业信息网”发布市场价格监测和生猪生产监测信息,每月向各州(市)反馈能繁母猪存栏量和规模猪场保有量等月度指标数据变化情况,并探索发布新生仔猪数量、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量等反映生猪产能和市场供应情况的指标数据。各州(市)参照省级监测制度,开展生产监测并向辖区内各地市反馈相关指标数据,并在工作力量、经费和平台等方面,支持生猪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监测数据采集、分析、形势会商和信息发布,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和供应情况,视情况启动相应政策措施。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防控,综合研判对生猪稳产保供的影响。针对行业热点和突发性事件,在生猪价格出现急涨急跌、生产形势出现重大变化等情况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二)细化实施方案。各州(市)可适当放宽县级行政区域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合理波动区间范围,县级以下行政区域重点是稳定规模猪场数量,不宜将能繁母猪保有量目标分解到乡镇、村和规模猪场。各州(市)修订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经州(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于2024年6月底前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

  (三)加大政策支持。当本省份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低于正常保有量的92%或生猪养殖连续严重亏损(出栏生猪头均亏损200元左右)3个月及以上时,可按规定统筹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畜牧业生产发展等相关资金对规模猪场和种猪场(含地方猪保种场)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补贴。同时,应落实《金融助力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工作方案》(云农办牧〔2022〕43号),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增加信贷投放,可按规定统筹相关资金给予贴息补助。各州(市)可结合实际出台其他调控产能的政策措施。

  

  相关解读:

  部门解读丨《云南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政策解读


原文链接:https://nync.yn.gov.cn/html/2024/zuixinwenjian_0430/141190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关注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特产协会官方网站--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特产关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2 tcgz.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3596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40号

联系电话:010-58471778 手机:15340107939 监督电话:13161838198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471778

联系邮箱:zgtczxwx@foxmail.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