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2024年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 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4-04-22作者:佚名来源: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根据县植保植检站近期调查情况结合气象条件综合分析:预计赤霉病偏重发生;白粉病中等发生;红蜘蛛中北部旱塬阳坡中等发生,其它区域轻发生;蚜虫、条锈病、吸浆虫轻发生。请广大群众积极开展以小麦赤霉病、白粉病为主的“一喷三防”工作,保障夏粮丰产丰收。
一、预报依据
(1)当前病虫发生情况
1、小麦赤霉病:预计中南部灌区偏重发生,中北部旱塬偏轻发生,玉米残茬秸秆平均密度1.87节/㎡,赤霉病秸秆带菌率14.84%,带菌率较去年偏高12.11%。
2、小麦白粉病:预计全县中等发生。4月15—16日调查中北部旱塬病田率41.17%,病株率16.4%,平均病叶率15.1%,病叶率较去年偏低40.51%,最高病叶率85.5%;南部灌区零星发生。
3、小麦蚜虫:预计全县轻发生。4月15—16日调查蚜虫全县处于发生初期,虫田率47.36%,平均百株蚜量16.98头,百株蚜量较去年同期偏低70.4%,最高百株蚜量120头。随着气温持续升高,蚜虫将进入危害盛期,蚜虫繁殖速度加快,密切监测及时开展防治工作。
4、小麦红蜘蛛:预计中北部旱塬阳坡红蜘蛛中等发生,其它区域轻发生。4月15—16日调查中北部旱塬阳坡虫田率61.53%,平均单尺螨量100.47头,单尺螨量较去年同期偏低26.01%,最高单尺螨量1000头。
5、小麦条锈病、吸浆虫:我县调查中未发现。
(2)气象条件
据气象预报,4月21-23日、4月26-28日、5月1-2日还有明显降水过程,与我县小麦扬花期吻合度较高,有利于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侵染流行;近期气温持续升高,有利于红蜘蛛、蚜虫生长繁殖。
(3)品种抗性
中南部灌区小麦主栽品种为伟隆169、郑麦136、百农207、稷麦336、小偃22、周麦27、西农979、西农3517、陕麦139、西农88、西农898、周麦22、周麦26、西农9871等,对小麦赤霉病抗性较差。
二、防治策略
小麦赤霉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见花打药、雨后补防”的原则;穗期蚜虫采取“关口前移,压前控后”的策略;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实现“一喷三防”、农药减量。
三、防治时期
小麦“一喷三防”最佳时期为小麦齐穗扬花初期,根据当前小麦生育情况,推荐防治适期:中北旱塬在4月20-27日,中南部灌区在4月23日-5月1日。
四、防治技术
1、南部灌区:主要以赤霉病、白粉病、蚜虫防控为主,预防小麦条锈病,兼治吸浆虫。
每亩选用20%氰烯菌酯·己唑醇悬浮剂100ml(或40%丙硫菌唑·戊唑醇50ml、35%甲硫·氟环唑100ml)+7.5%氯氟吡虫啉50ml (或35%吡虫啉15ml+2.5%高效氯氟氰菊酯40ml)。
南部灌区田间湿度较大,赤霉病需防治2次,间隔7天再防一次,可选用20%氰烯菌酯·己唑醇(或40%丙硫菌唑·戊唑醇、35%甲硫·氟环唑)。
2、中部灌区:主要以赤霉病、白粉病、蚜虫防控为主,预防小麦条锈病,兼治吸浆虫。
每亩选用20%氰烯菌酯·己唑醇悬浮剂100ml(或40%丙硫菌唑·戊唑醇50ml、35%甲硫·氟环唑100ml)+7.5%氯氟吡虫啉50ml (或35%吡虫啉15ml+2.5%高效氯氟氰菊酯40ml)。
喷药后遇雨,补喷一次,防治赤霉病。
3、北部旱塬:主要以小麦红蜘蛛、蚜虫、白粉病防控为主,预防小麦叶锈病。
每亩选用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25ml+7.5%氯氟吡虫啉50ml+15%哒螨灵 30ml。
五、注意事项
1、无人机防治每亩不能少于2公斤药液,飞行速度不能超过4米/秒;自走式喷雾机和电动喷雾器防治每亩不能少于25公斤药液。
2、喷药时要避开扬花盛期,避免造成药害。
3、中部灌区喷药后如遇降雨需补防一次,南部灌区喷药后间隔7天再防一次。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zbjs7155/20240422/98411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