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4-19作者:佚名来源: 农业农村部网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要求,扎实有序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效提高农民(含国有农场农工)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现就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持续抓好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重点任务,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全产业链技能水平提高,以培育质量效果提升为关键,以选育用一体化培育为路径,培训与教育并举,引进培育与就地培养并重,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的高素质农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二、主要任务
紧密围绕稳粮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重点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种养大户,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等行动,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
(一)全面保障稳粮扩油和“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围绕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和大豆油料生产,开展增产提质、防灾减损和重大病虫害防治等全生产周期技术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开展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培训,提升种植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围绕牛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和奶业振兴需求,加强牛羊养殖户和奶农培训,提高生产供给能力。开展生猪养殖培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聚焦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海洋牧场建设,大力培养现代渔民。
(二)聚焦关键环节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强良种识别、选购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用种。加大农民耕地保护知识培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能力。加大农机装备使用维修和机收减损技能培训,提升农机专业服务能力。大力开展金融担保知识培训,加大对高素质农民的金融扶持力度。普及绿色种养、科学施肥用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减排固碳、生物育种与生物安全等专业知识,加强农业绿色发展和两个“三品一标”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农业全产业链质量效益。开展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积极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农民主播。在蔬菜、水果及地方优势特色品种专题培训中,鼓励开设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实用技术和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等相关课程。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县培养产业发展带头人。
(三)服务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大力普及三农政策,推动乡村振兴进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村庄建设管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等培训,培养一批乡村建设、乡村规划和乡村治理人才。遴选有意愿的农民,开展调解仲裁、信息电商、环境卫生、文旅体育、农村改厕等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人才。以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返乡入乡群体为重点开展创业培训,帮助补齐农业农村知识短板,培养一批创业创新人才。倡导学法用法,培养一批乡村法律明白人。
(四)支持农民提升受教育水平。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带头人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发挥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作用,支持更多高素质农民用好高职扩招、“一村一名大学生”等政策,不断提升学历层次。积极争取学费减免等补助政策,支持涉农院校探索订单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农民短期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依托职业院校、农广校探索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育与中职教育衔接班。依托科技特派团、科技小院等模式引导涉农高等院校下沉服务,积极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
(五)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提升农民精神面貌,弘扬勤劳节俭、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鼓励高素质农民参与科普活动。引导和鼓励女农民和青年农民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因地制宜举办高素质女农民专题培训班和青年农民专题培训班。
三、专项行动
聚焦夏粮丰收、大豆油料扩种、东北黑土地保护、职业能力提升等重点领域,依托全国农广校体系和涉农院校教育资源,发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等科技力量,重点组织开展好以下专项行动。
(一)稳夏粮丰收专项培训行动。在11个冬小麦主产省,紧扣农时、分段实施,开展冬小麦田间管理专项技术培训,指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落实田管措施,抓好防灾减灾,确保夏粮丰收。用好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云上智农APP)培训资源,扩大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技术培训覆盖面。
(二)大豆油料扩种专项培训行动。围绕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重点省份开展大豆、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扩种和产量品质提升技术培训。在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16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项培训,依据选好的区域、主体和模式,指导做好定品种、定农机、定农药的“三定”工作。
(三)东北黑土地保护专项培训行动。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份开展黑土地保护培训,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性耕作、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还田等综合措施开展技术培训,促进耕地地力提升。
(四)重点区域产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持续做好脱贫地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为每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县培养100名左右产业发展带头人。积极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人才振兴,为每县培养100-200名产业发展带头人。在新疆和西藏各培养1000名乡村振兴带头人,针对农牧民特点和从事产业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在吉林、浙江、福建、山东、广西、四川、陕西、甘肃等省份开展退役军人村支书培育,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内容。
(五)职业能力提升专项培训行动。继续在长江流域10个省份开展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培训“暖心行动”,帮助退捕渔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转产就业。继续开展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进一步提高作业水平,减少机收损失。
四、工作要求
各省份要加强组织领导,把高素质农民培育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整合利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建好用好培育体系,围绕2022年度主要任务和专项行动,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育,确保培育工作取得实效。
(一)精心组织安排。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细化任务举措、落实责任要求。加强对市县两级工作指导,加大实地督促指导力度。注重开展实习实训,严格遵守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的学时要求。用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等,强化技术技能实训实践。加强与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组织的工作联动。
(二)分层分类培育。农业农村部主抓领军人才培育,省级农业农村部门重点抓好示范性培训和高层次人才培育,地市级农业农村部门重点抓好区域共性技能培训和全产业链综合型人才培育,县级农业农村部门重点抓好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和产业带头人培育。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合理设置培训时长,按农时分段开展培训。牢固树立“选育用”一体化培育理念,推动高素质农民遴选、培育、使用各环节与三农政策有机衔接。将农民教育培训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广泛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党章党规和党的基本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依托青年创业组织,强化对青年农民的扶持交流。
(三)完善培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高素质农民培育主力军作用,统筹用好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教育资源,鼓励优质公益性培育机构长期稳定承担培育任务。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技推广机构为高素质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鼓励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承担农民实习实训任务。有序引导社会机构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强化过程监督和质量考核。建设专职师资队伍,选聘兼职讲师,培养农民讲师,建好用好共享师资库。支持科技特派团成员在对口联系县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针对农民学习特点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开发精品在线课程和多媒体教材。鼓励各地建设优质培训基地。
(四)强化项目全程监管。依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管理要求组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认真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强化培育各环节组织管理。依托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项目监管,实现参训农民基本信息100%入库。通过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机构、师资和效果等综合管理在线评价,鼓励各地利用该平台开展高素质农民发展情况监测。强化线上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效果考核。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加快执行进度,将资金分配和绩效分解等信息及时规范录入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继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管理,依托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开展培育机构质量效果抽查。各省份对市县也要实施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果。
(五)做好典型宣传。各地要注重选树典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加大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继续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遴选资助活动。
请各省份于2022年4月30日前将年度工作方案、12月15日前将年度工作总结报送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22年3月31日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bmdt/202204/t20220415_639653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