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富,“大美乡村”成色更足
发布时间:2022-02-26作者:佚名来源: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浦口永宁街道青山村打造的宁听讲堂。
走进位于浦口区汤泉街道西南一隅的瓦殿村,一幅“屋齐、路洁、水清、村美”的美丽乡村画卷呈现眼前。在房前屋后嬉笑玩耍、看见客人便礼貌招呼的孩子们,笑容淳朴、乐观自信的村民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第四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入选村落之一,瓦殿村通过苗木种植和美丽乡村建设让村民捧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绿色饭”,同时,通过开展好儿女、好夫妻、好邻居等评选活动,有效提升了村民的道德素养。
“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是特色田园乡村的应有之义。南京市在打造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通过挣“面子”,强“里子”,让乡村建设充满生机活力。
村民增收,产业激活“造血”能力
今年春节期间,高淳区漆桥街道茅山村高岗自然村颇为热闹,村民们纷纷返乡过年,古色古香的民居外停满了小汽车。
然而,几年前的高岗村却是另一番光景:全村138人只剩下约50人留守,45幢房屋中有15幢空置,村民守着空土地、空房屋过“穷日子”。
转变始于清华大学和高淳共同开展的乡村振兴探索和试验。2018年12月,清华大学在高岗村建设江苏省首家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高淳因地制宜对高岗村开展闲置农房收储租赁,引入国资平台,从村民手中租赁20幢房屋,总计盘活2966平方米闲置农房,同时对17.3亩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入市交易,总成交价1208万元。
“高岗村拿到净收益的60%约724万元,三分之一用于村民分红,最多的一户分到了5.7万元,三分之二入股建发集团,每年保底分红5%。”茅山村党总支书记何玉宝介绍。
村民胡腊梅家分得3.2万元一次性分红,一家人开心得合不拢嘴。她家一幢房屋出租给建发集团,每年有一笔租金收入,她还在村里美食坊打工,每月收入3000元。胡腊梅和其他高岗村民一样,成为拥有租金、股金和薪金的“三金农民”。
在浦口汤泉街道瓦殿村,村民通过苗木发展“绿色经济”富了口袋;在江宁谷里街道徐家院,“产业链思维”正在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在溧水白马镇石头寨村李巷,“红色力量”在原本瘦瘠的“土地”上谱写一曲致富歌……近年来,在建设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的过程中,我市始终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产业基础摆在突出位置,利用多种渠道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同时带动村集体经济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壮大。
能人创业,“农创客”成为“生力军”
24日下午,在溧水区晶桥镇石山下村,52岁的陈嫔婵忙着为晚上的订餐准备食材。来自杭州的陈嫔婵是石山下村众多创客中年纪最大的,她说,自己与南京结缘、与石山下村结缘,源于心中的田园梦。
作为溧水区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点之一,东南大学设计院以“还乡”再造为理念基础,使石山下村既保持了原有乡土风貌,又提升了村庄品质,吸引陈嫔婵等不少创客。
2019年5月,陈嫔婵第一次来石山下村,就被村里独特风光吸引,萌生了来此创业的想法。3个月后,她关掉在苏州的民宿店,举家来到石山下开了一家面店。从那以后,店里的黄豆酱和炸酱面等特色食品常常脱销。“在这里生活得越久,就越喜欢。”陈嫔婵说,她已在村里租下8套村民闲置房屋,开设民宿、茶馆、古装体验店等,预计5月可全部投用。
去年11月,董家超在长江社区长江四组租了一套闲置民房,斥资近百万元打造杉餐居农家乐。
这些年,从事工程建设的董家超见证着长江四组的变化:昔日江边小渔村“颜值”飙升,水杉林立、流水潺潺,阡陌交通、花香扑鼻,再有龙袍蟹黄汤包这一招牌美食“加持”,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打卡。“打听很久,终于如愿租下了场地。”董家超说,农家乐开门在即,他已准备好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乡村振兴的“密码”是人才,在南京,越来越多的外来创客、本地创业者,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他们将新思路、新技术、新业态带入乡村,一些村民由被动变主动,利用自有房屋、特色手艺等开展自主创业,让乡村成为有奔头的地方、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山间田野成为共同富裕的希望之地。
乡风文明,助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何家洼位于浦口区永宁街道青山村四组,家家户户养猪,职业杀猪手较多,盛产“小刀手”。
2019年,在对何家洼进行提档升级时,因为被告知要拆除厕所和猪圈,不少村民不乐意。
怎么做?村民的事情,当然村民说了算。青山村党总支书记焦剑辉记得,在何家洼提档升级的两个多月内,村民提出了28条意见,每一条都通过召开座谈会、村民议事小组等形式确定落实方案,对于涉及专业知识的难题,村里还邀请驻村律师分析讲解,让大家都成为“法律明白人”,营造文明新风的氛围。“因为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何家洼才有了今天,青山村才有了今天。”焦剑辉说。
“面子”靓丽,“里子”也更加殷实,其背后,是基层治理方式的转变。
在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社区黄龙岘茶文化村,此前不愿出门的村民王培华,如今重拾木匠手艺和生活信心,他说,背后离不开社工杨孟奇的帮助。
原来,两年前,社区引进南京红叶社会工作服务社、星火社工事务所等6家专业社会组织,打造全国首家社工村“如愿社工村”,帮助有需要的群体精准链接社会资源,实现自助助人,重塑良性互动的乡村共同体。
从溧水石头寨的“一事一议”,到浦口永宁的“1+3+N”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从江宁谷里街道双塘村的“有事好商量”,再到高淳东坝街道小茅山脚村的村民议事会、“和事佬”矛盾调解室,近年来,随着乡村治理出现新特征、新要求,我市特色田园乡村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原文链接:http://nyncj.nanjing.gov.cn/nygzdt/202202/t20220225_33032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南京市“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全省领先
- 下一篇:浦口成立果蔬产业化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