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关注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特产调研 > 正文

绵竹市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2-02-26作者:佚名来源: 德阳市农业农村局

  

  绵竹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德阳市决策部署,把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作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以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按照“夯实基础、突出特色、提升水平、规范发展”的思路,着力招引和实施一批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努力打造“多业融合、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农旅融合发展业态类型丰富多样,效益不断上升,在乡村食品供给、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全市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资源优势明显

  绵竹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背倚龙门山脉,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境内的九顶山山地景观奇特,不仅是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更是岷山山系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形成了以猕猴桃、茶叶、早熟梨、玫瑰等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资源、以绵竹木版年画为代表的文化资源和以九龙山、麓棠山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等三大主题资源。据此创建了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德阳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了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木版年画、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处四川省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中国绵竹年画村。2020年12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四川省首批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第一批)》,绵竹木版年画、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成功入选。

  二、设施条件良好

  (一)基础设施完备。绵竹市在年画村、玫瑰大道、月季大道等路段建设自行车骑游道,目前,已建成一条近80公里的骑行绿道,这条绿道从城区出发,途径孝德镇年画村、绵竹市剑南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绵竹市麓棠山玫瑰现代花卉产业园区、绵竹市凤凰山茶叶现代农业园区、九龙山-麓棠山旅游区、绵竹市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等农旅融合发展景点,把4A级旅游景区、现代农业园区等串联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线路。另外,金色清平景区、画境绵竹·九龙里综合体等地也设有休闲游步道,并且沿途设置有标识标牌、休闲座椅、垃圾桶、旅游厕所,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游览服务。

  (二)融入活态元素。绵竹市围绕满足人民群众乡村休闲旅游消费需求,着力扩大产品供给,加速加力推动农、工、林、文、体、旅深度融合互动,积极培育和创建各类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品牌。截止目前,绵竹市已建成1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1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个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1个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航空飞行基地、1个四川省林业“双创”示范基地、1个四川省创客示范基地、1个四川省科普基地、5个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以“农业+”为主导的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集群建设成效显著,有效推动了全域旅游创新发展。与此同时,绵竹市以发展“农业+体育”为突破口,积极承办中国自行车联赛、环龙门山骑游、全省滑翔伞锦标赛、全国滑翔伞邀请赛、中国滑翔伞定点集训队选拔赛等系列活动,围绕打造“中国全域骑游第一城”目标,重点推进600公里全域乡村振兴绿道体系和“绵竹骑迹”绿道IP、中国泛户外运动示范基地、九龙山山地运动度假区等项目建设,被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授予中国“最适宜骑行游览线路”称号。

  (三)村容村貌整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的意见》,主要景点和园区建立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农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和综合利用,近年来,全市投资2.55亿元,建设镇(街道)污水处理厂1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示范点19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428座、厕污共治示范点45个、新改建农村公厕83座,并对88个行政村、29352户农户户厕进行无害化改造。全市建立“四个一”长效保洁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96%,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95%。

  三、发展现状

  绵竹已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中国玫瑰谷,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德阳绵竹沿山乡村旅游观光带,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孝德镇年画村、九龙镇新龙村、清平镇盐井村,3个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年画村农业主题公园、麓棠山九龙山农业主题公园、汉旺吉祥农业主题公园,3个省级休闲农庄---贵峰美食庄、清泉农庄、文武轩;国家AAAA级景区3个,国家AAA级景区2个。

  (一)发展模式功能多样。绵竹市全面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成功推出以“画境绵竹”为公共品牌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深挖年文化内涵,先后打造了绵竹年画村国家4A级景区、乡遇画里·文创社区、中华年俗村、花棚子精品民宿群、花宿花厢轻奢乡村旅游度假酒店;连续20年举办绵竹年画节、梨花节、赏果节,打造了“到绵竹就是年”的乡村旅游营销品牌;同时,构建起“特色小镇+农业体验园区+田园社区+绿道系统”的发展格局,实现了乡村旅游的业态、文态、生态有机融合发展。

  (二)经营项目多样。陆续开发了海江村农耕、清泉村滑翔滑草、跑马岭登山、环龙门山骑游、麓棠温泉养生、年画村骑马、清平戏水漂流、萤飞谷等极具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农旅融合发展项目,极大丰富了广大游客的休闲度假生活,深受各年龄段的游客喜爱。

  (三)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高。截止2021年,全市旅游从业人员55166人,其中旅游人才23252人,占比42.15%。一是出台人才引进政策,绵竹市旅游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二是从业人员年龄日益年轻,年龄在50岁及以下占到92.28%;三是从业人员素质日益提高。据调查,本科生9056人,硕士研究生164人。借助人才队伍的专业素质,提升服务质量,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四、工作措施

  绵竹市已先后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四川省休闲农业重点县、农村厕所革命重点县、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镇。全市共拥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单位23个。2020年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入围“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成功打造“画境绵竹”综合体品牌。

  (一)加强对农旅融合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绵竹市“全域旅游”规划建设会战指挥部,全面统筹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建立乡村旅游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全市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设立旅游执法队和旅游犯罪侦查大队,依法维护乡村旅游市场秩序;各镇(街道)成立相应机构,理顺农旅融合发展管理机制,确保有专人负责。市级各部门结合职能,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大力推进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不断优化农旅融合发展政策。研究制定区域农旅融合发展政策及相关配套设施所需的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财政保障政策,重点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三)加大农旅融合发展宣传促销力度。一是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塑造绵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强势打造“中国最具年味”旅游目的地品牌。二是完善营销机制。建立政府、行业、媒体、公众等共同参与的整体营销机制。三是创新营销方式。有效运用高层营销、网络营销、公众营销、节庆营销等多种方式,进行目的地营销。借助大数据分析加强市场调研,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和新手段,提高营销精准度。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立足农文旅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业、工业、文化、体育、林业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依据《四川省绵竹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7个子规划,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绵竹市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玫瑰谷、中国熊猫谷旅游度假区、天府冰雪小镇等一批重大引爆性融合发展项目建设,重点打造孝德年文化特色小镇、九龙低空运动特色小镇、金色清平童话小镇、中国玫瑰谷特色小镇,以及画境绵竹·综合体,着力建设一批农旅融合发展精品景点,为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5年,全市农旅融合发展功能布局和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力争超20亿元,实现业态功能多样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服务设施现代化、经营服务规范化,打造一批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强、机制好、农民富的乡村旅游精品,支撑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作用更加突出,满足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培育精品品牌。创新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和品牌体系建设,紧紧围绕“144”工程和实施“863”计划,争创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持续打造四川省休闲农业重点县、川西最美县域、大九寨环线重要游客集散地、西部康养基地4个品牌,持续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张名片。大力实施全域旅游一期PPP项目,统筹打造画境绵竹·九龙里、三溪里、年画里、清平里、香氛里、冰雪里、玫瑰里、温泉里8个乡村旅游综合体,加快建设年俗记忆、玫瑰温泉、山地运动、山乡风情、山湖清新、田园休闲6大产业组团,加快构建“快进、内畅、慢游”3大全域旅游交通网络体系。

  (二)完善公共设施。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和金融机构等不同渠道资金,加大对农旅融合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改造提升一批农旅融合发展村庄道路、供水、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扶持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特色突出的美丽休闲乡村、农旅融合发展园区和休闲农庄。鼓励因地制宜新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三)强化人才支撑。一是全面实施人才强农战略。按照“大农业、大旅游、大景区”思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提升农旅融合发展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出台项目扶持、学习培训等激励措施,制定关怀机制,吸引专业人才来绵就业,每年同比增长10%以上。二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主要根据农旅融合发展和市场主体需求来制定、调整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大力开展技能提升竞赛,并依托校企合作,扶持校地企共建实践实训基地。三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完善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强化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四)传承农耕文化。配合绵竹农耕文化、年画文化、清平羌汉文化、赵坡茶文化、熊猫文化和年俗文化等,因地制宜、合理开发休闲农业、自然观光、森林康养、生态度假、研学旅游等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比如松花皮蛋、清平山腊肉、赵坡茶、绵竹米粉、赖汤圆、玫瑰鲜花饼、绵竹年画等“乡字号”“土字号”旅游产品,提升农旅融合发展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竞争力。

  (五)注重规范管理。组建绵竹市旅游景区管委会,实行全市景区资源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成立国有旅游投资公司,建立“景区管委会+投资公司”的管理运作模式。


(作者:农业农村局网站管理员)
原文链接:http://nyj.deyang.gov.cn/xfggzdt/161933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关注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特产协会官方网站--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特产关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2 tcgz.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3596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40号

联系电话:010-58471778 手机:15340107939 监督电话:13161838198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471778

联系邮箱:zgtczxwx@foxmail.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