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白粉病与高产兼得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发布时间:2022-02-26作者:佚名来源: 绵阳市农业农村局
白粉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重病田减产可达40%以上。我国科学家持续开展科研攻关,阐明了小麦新型mlo突变体既抗白粉病又高产的分子机制,并通过多重基因组编辑,使主栽小麦品种快速获得广谱抗白粉病的优异性状。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高彩霞团队、邱金龙团队和肖军团队合作完成,相关成果1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病原菌的成功侵染需要利用植物感病基因,感病基因的突变通常能够赋予植物广谱持久的抗病性,然而,感病基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突变会给植物生长发育带来多种负面效应。”高彩霞介绍,如何实现“鱼与熊掌兼得”,是利用感病基因进行植物抗病育种的关键。
小麦是最重要的主粮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世界粮食安全。早在2014年,中科院研究团队就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定向突变小麦的感病基因mlo,获得了对白粉病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材料,但该小麦mlo突变体表现出白粉病抗性的同时,也出现了早衰、植株变矮、产量下降等负面表型。
最终,研究人员在大量基因组编辑小麦突变体中筛选获得了一个新型mlo突变体Tamlo-R32,该突变体表现出对白粉菌完全的抗性,同时生长发育和产量正常。经过8年的通力合作,研究人员最终解析了小麦Tamlo-R32突变体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
为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抗病育种,研究人员利用CRIS⁃PR多重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小麦主栽品种中创制相应的基因突变,仅2至3个月就成功在多个小麦主栽品种中获得了具有广谱白粉病抗性,且生长和产量均不受影响的小麦种质。相比于传统育种方法,基因组编辑育种极大缩短了育种进程。
原文链接:http://nyncj.my.gov.cn/kjzd/281891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