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晚播应变栽培技术“四补一促”
发布时间:2021-11-15作者:佚名来源: 石家庄农业农村信息网
入秋以来,黄淮海等小麦主产区出现多次连阴雨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部分田块出现积水,前茬作物生育期推迟,机具因雨不能进地,无法及时收获腾茬,小麦整地播种困难。据气象预报,10月上中旬黄淮海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当前,寒露已过,正是小麦播种最佳时间和关键时期,但受降雨降温双降影响,今年黄淮海等地小麦晚播面积有可能扩大,培育冬前壮苗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在黄淮海等北方冬小麦主产区,一般把播期晚于适宜播期、越冬前达不到壮苗标准的小麦称为晚播小麦,具体指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400℃、群体平均单株叶片少于4片、单株分蘖数少于1个的小麦。晚播小麦由于苗小根浅,越冬前植株体内营养积累偏少,抵御寒潮降温能力下降,加之冬前分蘖和次生根偏少,容易造成群体不足。
针对今年黄淮海地区气象特点和生产形势,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日前制定以四补一促为重点的小麦晚播应变栽培技术意见。
具体技术意见如下:
(一)科学选种,以种补晚。选好品种是实现晚播麦丰产高产的前提条件。超过适宜播期后,在保证安全越冬前提下,选用适当早熟的高产品种。根据黄淮海地区冬春两季气候特点,可选择半冬性或半冬性偏春性的品种,适当缩短通过春化时间,弥补播期推迟和积温不足影响。
(二)增加播量,以密补晚。独杆栽培是实现晚播麦丰产高产的关键措施。增加播量应既要保证达到品种高产的适宜亩穗数,又要避免群体过大造成倒伏减产。错过适宜播期,一般每迟播1天亩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但原则上不宜超过适宜亩穗数。
(三)提高质量,以好补晚。提高整地播种质量是实现晚播麦丰产高产的重要基础。精细整地,足墒下种,确保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晚播麦基本苗多,可通过窄行距或宽幅播种提高群体均匀性。适当浅播,一般播种深度3-4厘米,防止播种过深导致出苗偏晚、苗小苗弱。
(四)增施肥料,以肥补晚。麦收胎里富。适当增施底肥,做到氮、磷、钾平衡施肥,特别是要重视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分蘖增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在越冬前,对底肥不足、叶片变黄的晚播弱苗,结合浇水或降雨施肥,促弱转壮。
(五)加强田管,以促为主。促控结合、以促为主,抓好晚播麦田间管理。早春返青期锄麦压麦,保墒增温;尽量不浇水或晚浇水,促进小麦早发快长。起身期肥水管理,促进分蘖成穗。对基本苗和底肥充足的麦田,肥水管理应推迟到拔节或拔节后期,防止旺长,构建合理群体。
原文链接:http://www.sjznync.com/col/1487664013157/2021/11/15/16369595079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加工草莓果茶方法
- 下一篇:买种子怎样辨别真假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