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特产关注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特产调研 > 正文

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2021年秋种小麦生产指导性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0-19作者:佚名来源: 亳州市农业农村局

  

  

  

  

  各县、区人民政府,亳州高新区管委会、亳芜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亳州市2021年秋种小麦生产指导性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2021年9月15日

  

  

  

  

  

  

  

  

  

  

  亳州市2021年秋种小麦生产指导性意见

  

  为全面提升小麦种植水平,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2021年秋种小麦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立足“确保产能稳面积、绿色示范促发展、优质专用提品质、订单生产增效益”,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质专用和绿色生产为主攻方向,以订单种植为抓手,着力构建种植订单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小麦产业新格局,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目标任务

  全市2021年秋种小麦面积655.06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551万亩、优质专用订单小麦面积460万亩。

  三、重点工作

  (一)落实播种面积。坚持粮食安全底线思维,落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坚决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切实防止耕地“非粮化”,各县、区政府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超前谋划、统筹资源,确保种足种好。今年秋种各县区小麦种植面积原则上不低于上年水平。

  (二)优化品种结构。优先发展优质专用小麦,要以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作为主攻方向。在品种上,要选择适宜于本地种植且优质高产、赤霉病抗耐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抗寒性好、风险小的品种,要逐步减少或淘汰不耐抗赤霉病、抗倒伏能力弱的品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土壤墒情,化解生产风险,发挥品种增产、提质、减灾的功能。选用同类型品种,原则上县域内不超过5个,每个乡镇不超过2个,每个种植主体只选用1个品种。

  (三)提高秋种质量。坚持“适期、适量、适墒、适法”播种原则,加大深翻、深耕整地技术应用,提高整地质量;加大示范引导,推广“施肥、播种、镇压”等复式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力争一播全苗,苗齐苗壮,构建适宜群体,全面提高秋种质量。在适宜播种期内,要以土壤墒情为中心,墒情不足时采取先造墒再整地、播种。偏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5日,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8日-20日,播量一般控制在8-12公斤,亩基本苗掌握在16-22万之间。在播期推迟、墒情较差或整地质量较差时,应适当加大播量。

  (四)推广绿色种植。一是开展“种养一体化”示范工程。依托中央财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推进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肥水管网进田,按照“整合资源、就近还田、量化指标、加强监测”的技术模式,示范带动畜禽养殖粪污肥水替代一部分化肥,推动化肥减量增效、粮食增产增效、土壤肥力提升。二是开展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每县区建设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示范村、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总数不少于20个,涡阳县要实施好国家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项目。通过“行政推动、示范带动、科技支撑、主体参与、订单开发”的方式,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等新技术、新模式,发挥示范辐射引领作用,着力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促进粮食产业绿色发展。三是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促进施肥结构由偏施氮磷肥,向增施有机肥及大量、微量元素平衡施肥发展,实现小麦保优提质高产生产栽培。着力推进施肥方式改进,促进施肥方法由撒施向深施、条施、穴施发展,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化肥施用量。四是实施农药减量化行动。落实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融合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推广封闭化学除草技术。病虫害防控实行关口前移,采取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等措施,控制苗期病虫害和地下害虫。

  (五)组织高产竞赛。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申报小麦高产竞赛,每县区推荐1个小麦超高产田块,面积不少于5亩,亩产量不低于800公斤;推荐1个小麦百亩连片高产田块,面积不少于100亩,亩产量不低于700公斤。在小麦收获时,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统一进行现场实收测产,分别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并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各县区也要积极组织开展小麦高产竞赛。

  (六)实行订单生产。全面推行“按图索麦”模式,大力推进优质专用小麦单一品种整建制规模化种植,鼓励整县、整镇推进,注重做好专用小麦集中连片作业和统一管理。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优质专用小麦原料基地建设。通过抓大片和大户建设,辐射带动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大面积均衡增产。每县区建立3-5个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整建制乡(镇、街道)、10个万亩以上示范区。大力推行全程农事托管,推动由农机作业托管向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储等全程农事托管服务转变,为小麦种植提供全程化、标准化托管服务。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统一小麦品种、统一种子包衣、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整地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防治病虫、统一单品种收获、统一单品种储藏,确保优质专用小麦商品质量性状一致,产品质量符合收购主体要求。农业农村部门要帮助指导专用小麦种植主体与收购企业签订订单,规范落实协议内容。各县区要加强对小麦加工企业等收购主体收购履约情况的监督管理,落实优质优价,保护种粮主体利益。

  (七)推进品牌建设。围绕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目标,依托小麦生产功能区,从生产端谋划布局,从秋种组织生产,强化绿色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和主食产业化,努力打造知名粮食产业品牌。以金沙河、五得利、正宇、金冠、恒瑞等小麦加工企业为龙头,积极延伸小麦产业链条,努力打造优质面制品、面粉等产品供应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谋划,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区政府要把秋种小麦和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播种面积不减少。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秋种督导工作,及时对秋种质量、品种应用、落实订单、技术推广等重点环节的调度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秋种小麦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田。

  (二)加大政策支持。各县、区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用活用好财政资金,支持优质专用小麦规模种植、订单生产,调动小麦加工营销企业和本地区种植大户、合作社等主体的积极性,参与优质专用小麦规模种植、精深加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支持开展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肥水管网进田、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建设,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要做好小麦生育期病虫害全程统防统治,促进优质高产。

  (三)强化指导服务。一是强化技术服务。重点围绕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秋种技术培训和服务。二是强化农资服务。深入开展秋季农资市场执法行动,加强种子、肥料、农药、农业机械及零配件等农资市场监管,维护农民合法利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强化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耕、种、收、管、销”等直接面向农户的全程托管服务,提高小麦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四是强化气象服务。农业农村部门和气象部门密切合作,及时沟通会商气象、农情信息和田管技术,通过气象预报、气象短信、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信息和田管技术,指导农业生产。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及时报道、大力宣传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模式,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四)强化降灾减损。各县、区政府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加强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等监测预警,针对可能影响秋种的不利因素,并着眼农业生产全过程,及早制定应急预案,增强抗灾生产的主动性。组织农技人员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推进科学抗灾,努力减少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附件:亳州市2021年秋种小麦生产指导性任务分解表


  附件

  亳州市2021年秋种小麦生产指导性任务分解表

  

  

  秋种小麦面积

  (万亩)

  优质专用小麦面积

  (万亩)

  优质专用小麦订单面积

  (万亩)

  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整建制乡镇

  (个)

  万亩以上单一品种规模化
种植示范区

  (个)

  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村、合作社、家庭农场)(个)

  合计

  655.06

  551

  460

  12-20

  40

  80

  涡阳县

  182.84

  172

  172

  3-5

  10

  20

  蒙城县

  176.01

  163

  128

  3-5

  10

  20

  利辛县

  162.34

  117

  81

  3-5

  10

  20

  谯城区

  133.87

  99

  79

  3-5

  10

  20

  


原文链接:http://xxgk.bozhou.gov.cn/XxgkContent/show/17167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特产关注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特产协会官方网站--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特产关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2 tcgz.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3596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40号

联系电话:010-58471778 手机:15340107939 监督电话:13161838198 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8471778

联系邮箱:zgtczxwx@foxmail.com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205办公室